在AI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當下,睡眠產業正迎來一場技術革命。3月19日,喜臨門與清華大學共建的“智慧睡眠技術聯合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標志著中國睡眠科技領域的里程碑式突破。
睡眠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將達萬億
根據《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5》的數據,中國睡眠健康產業已從2016年的2616.3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4955.8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8.6%。預計到2030年,這一市場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元大關。這背后邏輯是全民健康意識提升的推動。
報告指出,當前睡眠健康產業正呈現三大發展趨勢:智能化、細分化和多元融合。其中,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成為關鍵驅動力。例如,智能睡眠監測儀、助眠燈等設備通過實時數據采集與算法分析,已能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睡眠干預方案。而喜臨門與清華大學的合作,正是對這一技術趨勢的落地。
從“AI助眠”到“AI陪伴”
喜臨門的技術升級路線清晰。董事長陳阿裕提出的“AI陪伴”概念,本質上是對傳統睡眠場景的徹底重構。
喜臨門通過空氣彈簧等專利技術,已初步實現“主動助眠”,在技術上實現了通過床墊軟硬度的動態調節、按摩與搖籃功能改善入睡困難。但用戶需求遠不止于此。報告中的調研數據顯示,63.7%的消費者愿意嘗試智能助眠產品,核心訴求已從“睡得好”升級為“被懂得”。
這正是喜臨門與清華大學合作的深層價值所在。雙方聚焦的“精準感知”與“情感交互”兩大方向,意味著未來的智能床墊將具備預判用戶情緒、主動安撫甚至成為“生活伙伴”的能力。例如通過生物傳感技術監測心率變異性(HRV),結合清華大學算法模型,床墊可識別用戶的焦慮狀態并觸發舒緩模式;而多模態交互系統則可能通過語音或微氣候調節,營造出“比用戶更懂自己”的睡眠環境。
清華技術基因賦能產業升級
清華大學在AI領域的積累,為喜臨門的戰略轉型提供了支撐。作為中國人工智能研究的領軍機構,清華通過“基礎研究-人才培養-產業應用”的全鏈條布局,已形成從實驗室到市場的技術轉化能力。
此次合作中,清華團隊將深入探索睡眠的神經機制,為喜臨門睡眠科技產品研發提供理論支撐。比如通過腦電信號分析睡眠分期,結合喜臨門的硬件創新,可開發出針對不同睡眠階段的動態調節方案。而喜臨門則憑借其在產業化上的優勢,將技術成果轉化為可落地的產品。
已上市的“aise寶褓”智能床墊就是成功樣板,該床墊集合107項專利技術,通過國家體育總局科研所測試顯示,可使運動員入睡時間縮短55%,深睡時長顯著增加,投入市場之后廣受全球消費者好評。
這種“從0到1”與“從1到100”的能力結合,進一步加速了技術迭代,并有可能重塑行業標準。基于清華大學強大的技術研發實力,喜臨門“智慧睡眠大戰略”穩步推進。“智慧睡眠大戰略”以“AI助眠”為當下根基,以“AI陪伴”為終極目標,分階段、有節奏地推動睡眠科技革新,喜臨門有望成為全球智慧睡眠領域的標桿。
睡眠科技的民生價值
從民生層面看,《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5》調查顯示,我國超3億人存在睡眠障礙,由此引發的焦慮、慢性病等問題已成為社會課題。喜臨門的“AI陪伴”,通過科技手段降低失眠相關疾病的醫療負擔,與“健康中國2030”國家戰略形成呼應。例如智能床墊通過長期數據采集,可以為公共衛生政策提供決策依據。
而從產業層面看,睡眠科技革命正在重塑傳統家居行業的價值鏈。一方面,智能睡眠設備將帶動傳感器、算法、大數據等關聯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傳統家居企業的競爭焦點已從“產品功能”轉向“生態服務”。喜臨門通過構建全場景、全周期的智慧睡眠解決方案,已初步形成“硬件+數據+服務”的閉環生態。
以用戶需求為錨點,以技術突破為引擎,通過產學研用融合實現產業價值鏈的重構。在“健康中國”與“人工智能+”國家戰略交匯的背景下,這場睡眠科技革命或將改寫人類對睡眠的認知,讓科技的溫度真正滲透到每一個夜晚。
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