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硬膜外麻醉分娩?
硬膜外麻醉即硬脊膜外神經阻滯麻醉。
操作方法如下:
(1)側臥位,兩手抱住膝關節,下頜緊貼前胸,成屈曲狀。
(2)按手術要求在第10胸椎至第4腰椎刺突之間,選擇好脊椎間隙,先作局部麻醉,用勺狀穿刺針頭穿刺。
穿刺方法有二:①與脊柱成垂直方向刺入硬膜外腔,稱直入穿刺法;②從脊椎旁斜行刺入,稱側入穿刺法。
(3)穿刺時主要根據阻力的改變來判斷所經過的層次。當遇到黃韌帶時阻力增大,有堅韌感,這時抽出針芯,接上帶有小量空氣(或生理鹽水)的針筒,小心地繼續進針,穿破黃韌帶時有“脫空感”,利用硬脊膜外腔的負壓將針筒內的空氣吸入腔內,并觀察針筒頭部的液平面變化,若隨著負壓的變化而波動,則說明已進入硬脊膜外腔。如無負壓等現象,則繼續進針,若發現腦脊液,即說明已穿過硬膜外腔,進入了蛛網膜下腔,穿刺即告失敗而應放棄。
(4)確已證明在硬膜外腔,則分次注入麻醉藥。常用麻醉藥有2%利多卡因(又稱賽羅卡因)或2%地卡因,內加0.1%腎上腺素0.1~0.2mL。利多卡因一般成人單次用量不能超過500mg,地卡因單次用量不超過60mg。對持續性硬膜外麻醉可按手術要求陸續分次給藥。麻醉的全過程應密切注意掌握病人的反應及麻醉平面的變化。
(5)如需作持續性硬膜外麻醉,先取與勺狀針頭大小相應的輸尿管導管一根,預先測試是否通暢,并測好長短尺寸。將勺狀針頭的斜面向上(或向下,按手術要求而定),輸尿管導管從針腔內插入硬脊膜外腔后,邊拔出針頭,邊緩慢將導管向硬脊膜外腔推進,導管留在硬膜外腔內3~5cm即可,不要過長。在拔勺狀針頭時切勿將導管帶出腔外,從導管內試注少量麻醉藥約2mL,如無阻力,局部不隆起,亦無液體外溢,即證明導管仍在外腔內。最后將留在體外的導管用膠布平直固定在背部,防止脫出和折曲成角,保證導管通暢及術中給藥。
這種麻醉方式鎮痛效果較為理想。通過硬膜外腔阻斷支配子宮的感覺神經,減少疼痛,由于麻醉劑用量很小,產婦仍然能感覺到宮縮的存在。在整個分娩過程中需要婦產科醫生與麻醉科醫生共同監督、監測產婦情況。
硬膜外麻醉的優點:可以有效地緩解疼痛。
硬膜外麻醉的局限性:產程可能會因為使用了麻醉劑有所延長,但是可以通過注射催產素加強宮縮,加快產程。而且對麻醉技術要求比較高,因此需要麻醉師的全程配合和監控。
責任編輯:吳光菁
- 最新親子百科 頻道推薦
-
孕期分孕齡指導:孕9月2017-02-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