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兒童繪本《點》的作者彼得·雷諾茲說:“我常常問教室里的孩子,有誰愛畫圖?幼兒園和小學一年級的小朋友幾乎全部舉手。但是到了四、五年級,大部分 的人都不舉手了。看到孩子們的創造活力逐年下降,最后全部消失,實在令人惋惜!其實,當我們拿起畫筆表達時,應該一頭沖向那未知的、豐富無比的創作世 界!”
如今,大多數孩子常常要接收來自不同成年人的不同的信息的干擾。因此,不被打擾,成了現代社會孩子成長的一種奢侈品。
年幼的孩子自控力差,容易受到干擾、誘惑,而一個單獨、安靜、簡樸的學習處所和一個家庭全員的學習,全員上進的大環境,正是他愛上學習的基礎。
打擾等同于干涉,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現在的商場中總會設置專門的兒童區域,無論是游戲堡還是智能開發區,一方面是給孩子們游戲的空間,另一方面也給帶孩子逛商場的家長一個休息喘息的時間。
這些地方多會給小朋友提供必備的材料和用具,工作人員簡單說明后,便由孩子自由發揮、創作。
這時,你總會發現在這樣的區域里,總會有孩子哭鬧不止,而父母就坐在孩子的旁邊,仔細觀察你就會注意到“這里不是這樣的!”“這里應該用什么顏色!” “你怎么這么不專心?”“你趕緊的!”這樣的句子一定是家長口中的高頻句子。甚至有些時候進行了角色互換——家長拿著畫筆在涂涂畫畫,而孩子站在旁邊看, 一邊畫一邊還會教導幾句,沒有一個人會去理會孩子的感受。
這個時候,孩子的注意力就會不斷因為家長的打擾而轉移,始終無法集中,并且對正在做的事情逐漸失去興趣。
當你的孩子不能夠專心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作為父母,請想一想你是否過多的干涉和打擾了孩子的節奏。
很多家長會抱怨,孩子干什么都坐不住。很多孩子過了2歲之后,就能主動安靜下來,因為他對某個東西感興趣,喜歡研究,就會把全部的激情和力量投入其中。此時,父母不要去干擾孩子,這正是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時候,也是注意力發展的良好時機。
孩子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他們經常全身心的投入到那些成人看來也許很無聊的事上。如果讓他專注完整地做完他想做完的事情,孩子就會有持久的專注能 力,逐漸變成他自身具有的品質。孩子的專注力不是被培養出來的,是被保護出來的。請保護孩子的專注力,讓孩子從容地做完他投入去做的一項“工作”。
打擾是對自我思考能力的剝奪
很多家長都會抱怨孩子吃飯的問題,家長跟在孩子后面追著喂、抱著喂、哄著喂,一頓飯吃上一個小時是常事。4~6歲的孩子獨立吃飯還是問題,幾個家長管一個孩子吃飯,在國內竟然是常態。
在西班牙,很多家長會在2歲左右就讓孩子獨立吃飯,即便吃的到處都是,也會鼓勵孩子獨立完成,久而久之就會養成習慣,他會知道餓了要吃飯,飽了就不再吃如此簡單的道理。
很多家長擔心孩子太小,不知道饑飽,吃幾口就不吃了。可事實上,連一個剛出生的嬰兒都知道餓了就哭,一個2歲以上的孩子又怎么會不知道什么是飽、什么是餓呢?
看過一個美國媽媽帶孩子的故事,來自中國的婆婆看孫子不吃飯很是著急,準備好食物要去喂孩子吃飯,但被孩子媽媽制止,孩子媽媽在問孩子確定不吃飯,并且 過了吃飯時間就沒有飯吃后,將孩子的碗碟撤掉,允許孩子到一旁去玩兒,幾個小時后,玩累的孩子表示餓了,卻被媽媽拒絕說“要為自己說過的話負責,過了飯時 就是沒有飯吃的”,從那一次之后,孩子都會準時出現在飯桌前。
而我們的父母又和歐美家長的區別在哪里呢?有人會說是狠不下心。事實上,正是因為孩子從小被強迫著喂飯,從而打擾了孩子自己吃飯的節奏,甚至喪失了自己吃飯的能力,也喪失了自己體會餓的感覺,只知道勺子伸過來只要張嘴就好,手里游戲不停,注意力沒有辦法集中。
網絡上曾經有一個火的段子,有一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冷。父母對孩子意志的強加會打擾孩子成長的節奏,使得孩子不能夠自己去體驗去感知。過度包辦、過度控制、過度指責,很大程度上剝奪了孩子的自我功能,長大后也會出現離開家長就無法思考的情況。
很多人會以“為了孩子好”作為借口,覺得這就是愛孩子的表現,可卻沒有人從孩子的角度去想他是否真的需要你去為他吃飯,幫他穿衣,替他為他的作品選擇顏色?
打擾會阻礙孩子自我探索
讓幼小的孩子獨自探索,是一件無比重要的事情。
孩子如果能夠獨自玩一些沒有危險的游戲,家長不應該過多的干預,你一喊一叫一插手,當然會影響他的專注力,也會減少他的探索欲望,而且家長幫忙越多,孩子獨立性越差,造成他的依賴性。
比如,他以后做事容易不能堅持,做一會沒有成功,就急于向你求助。所以,不要打擾孩子的專注,給孩子一點思考的時間。
當一個正在蹣跚學步的孩子想要獲得一個玩具?他真正需要的不是拿到玩具這個結果,而是通過努力拿到玩具的過程會讓他愉悅。可如果你出于“好心”幫孩子完成了這件事情,孩子將逐漸變“懶”,慢慢學會做一個“伸手族”。
陪伴卻不打擾
當孩子嘗試著自己獨立去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只要在旁邊陪伴著,守護著他,然后看著他獨立完成這件事情,就足夠了。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在,他探索的過程中,幫他排除那些可能會遇到的危險。當他在遇到挫折向我們求助的時候,給予他必要的幫助和情感的支持。
孩子都會渴望獨立的空間,在西班牙,11歲的孩子就會開始在自己的房門上貼“入內請敲門”“經過允許才可進入房間”的標示,這是生命成長的必然規律,并不意外。
如果條件容許,可以為孩子準備一個專門玩耍的房間。有為孩子設計的玩具架,上面整齊的放著孩子喜歡的玩具,能夠方便孩子自行取用。另外,成長中的孩子喜歡席地而坐,房間的地面最好鋪上地毯或者墊子。這樣孩子可以在這個房間安靜專心的玩耍,不被打擾也不會影響到其他人。
但如果作為父母,無法放下“都是為了孩子好”那種密不透風的愛,就會在不經意的時候打擾孩子成長的步伐。做孩子活動的觀察者和協助者。在自由和不受打擾的前提下,專注的能力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自然具有的品質,但問題的關鍵在于,孩子成長的環境總是充滿了干擾的因素。
父母應該管理好自己“教育心切”的心情,做孩子的觀察者與協助者,孩子能夠獨立玩耍的時候,不管他的玩法是否符合你的滿意度,你都要耐心的欣賞,孩子需 要你一起玩的時候你要積極的參與,當他有困難的向你提出幫助請求的時候,你可以引導他解決。孩子不喜歡你扮演“教師”角色,而是希望你是觀察者、協助者、 鼓勵者,這樣孩子的獨立性會得到培養,專注力也會充分發展。
責任編輯:唐秀敏
- 爸媽在家經常做的事是啥?孩子的回答讓大家沉默2017-07-12
- “六一”用愛溫暖陪伴 肯德基小候鳥基金助留守兒童”快樂出發”2017-05-29
- 她在最紅的時候退出演藝圈1年,原因卻是…2017-04-12
- 暖!張繼科在老家“認親” 與空巢老人正式結對陪伴2017-02-01
- 場上職業場下好男人 弗神春節返美陪伴懷孕妻子2017-01-30
- 讓兒子不做"偽娘"?父親的陪伴不可少2016-10-31
- 楊冪缺席小糯米畢業典禮 父母的陪伴多重要?2016-08-23
- 老年抑郁癥 其實陪伴才是真正的“良藥”2016-07-05
- 爸爸要多陪娃,再不陪伴寶寶就長大啦2015-07-06
- 最新親子百科 頻道推薦
-
最熱的時候到了 怎樣防止寶寶中暑?2017-07-1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