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五:微笑待人
英國詩人雪萊說:“微笑,實在是仁愛的象征,快樂的源泉,親近別人的媒介。有了微笑,人類的感情就溝通了。”微笑待人不僅僅是一種好的行為狀態,也是一種良好的心態,父母應該教育孩子學會微笑待人,這是讓孩子學會做人的準則之一。
世界上最美的人是帶著微笑的人。
也許您的孩子有過這樣的經歷:
在公共汽車上,突然遇到了急剎車,由于自己沒有抓牢扶手,一下子就撞到了別人身上;
急急忙忙趕路的時候,沒有注意,一下就踩到了別人的腳,弄臟了對方的鞋;
做游戲的時候,不小心弄疼了伙伴;
類似的種種情況,他們都不是故意要傷害別人的。這時,孩子愿意看到一張寫滿了討厭與責備的冷冰冰的臉,還是愿意看到一張表示寬容和諒解的微笑的臉?他們肯定會不約而同地期待后者,因為這樣一種微笑其實等于在說:“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沒關系的。”這微笑代表的是一種友善,一種諒解。
每個人都愿意面對一張微笑的臉。微笑待人的人,總是彬彬有禮、和藹可親、真誠友善、寬容大度,他們走到哪里都會是最受歡迎的人。
習慣六:說了就一定要努力去做
如果一個人答應別人去做某件事情,卻一直沒有動靜,對方會覺得惱火嗎?如果一個人總是言而無信,有誰還愿意繼續和他交往呢?
別人可能會容忍他一次兩次,但若是每次都如此,恐怕沒有人會繼續容忍他。因為在他的身上,幾乎毫無誠信可言。只知道說卻不努力去做的人,總不會受歡迎。
無論是大事還是小事,只要說了,就一定要努力去做。這關系到一個人的誠信。一個人要形成好的人格,受到眾人的愛戴和歡迎,再也沒有比誠信更重要的了。
您的孩子是一個言而有信的人嗎?他能做到說了就努力去做嗎?可以問一問孩子:
在答應別人的要求之前,會認真想想自己有沒有能力去做嗎?
如果自己沒有條件,就不會答應超出能力范圍的要求嗎?
即使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只要答應了別人,就會認真去做嗎?
一定會按時歸還所借的東西嗎?
說出的承諾即使很難完成,也不會輕易放棄嗎?
做了卻沒有完成,也不會找借口嗎?
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父母要教育孩子,無論什么事情,說了就應該努力去做,否則就等于是告訴別人他是一個沒有信用的人,是個“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言而有信,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
習慣七:在錯誤中反思自己
在學習中,錯題意味著孩子在學習上的錯誤、在知識掌握上的漏洞。對待錯題,絕不僅僅是將其“改正”那么簡單。
這就需要孩子養成一種新的好習慣:在錯誤中反思自己。我們發現,那些善于在錯誤中反思自己的孩子,常常能對自己做錯的題進行深入分析,及時總結,并且能在需要的時候對它們集中復習,大大減少錯誤再次出現的幾率。從長遠來看,這樣做對堵住知識掌握上的漏洞非常有效,而并不僅僅是解決了幾道題。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