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被混淆!專家稱,含乳飲料只是飲料,非營養品,不能以營養價值衡量
近日娃哈哈營養快線陷入的“凝膠”風波,讓含乳飲料備受關注。雖然娃哈哈集團向新快報發來聲明,表示“凝膠”是由于產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屬正常現象。但專家指出,這類“含乳飲料”的營養價值僅為牛奶的1/3,且還含有添加劑和大量的糖分,“充其量只是含乳"飲料",消費者不能把之等同于牛奶飲用”。
而新快報記者經過連日的調查對比也發現,品牌商在宣傳含乳飲料的時候,多以“牛奶”、“營養升級”、“保護身體”等為宣傳口號,而實際上,多位專家不約而同地認為,其營養價值有夸大成分,并向記者強調,“含乳飲料只是飲料,非營養品,不能以營養價值衡量。”
混淆1:蛋白質含量 含乳飲料普遍僅為1克
新快報記者昨日以市面上幾款主流的含乳飲料做對比,其中包括娃哈哈的營養快線、美汁源的果粒奶優、蒙牛的酸酸乳、伊利的優酸乳、康師傅的優健美等。結果發現在營養成分表中,大部分產品的蛋白質含量僅在1-1.3克/百毫升之間,最低的優健美竟然只有0.2克/百毫升。
而此含量實際上是遠低于生乳2.8克/百克的國家標準。目前市面上銷售的風行、燕塘和香滿樓的巴氏奶蛋白質含量都大于(等于)2.9克/百克,含量比含乳飲料高出近兩倍。廣州乳業協會會長王丁棉對記者表示,含乳飲料只能稱為“飲料”,營養價值遠低于牛奶。
混淆2:活性乳酸菌 僅能充當保健功能
事實上,除了以“營養”、“牛奶”為標語外,以“活性乳酸菌”為宣傳語的產品也不在小數。以伊利活性乳酸菌飲料和光明暢優活菌型乳酸菌乳飲料為對比,乳酸菌飲料在成分上較配制型含乳飲料少,不過專家指出,這些產品與上述的配制型含乳飲料差別不大。王丁棉表示,乳酸菌飲料也不屬于營養品,“所謂的"活性乳酸菌"可經過人的胃部到達小腸,最后達到平衡腸內有益菌群的目的,但此作用僅能起保健功能,并無營養功能?!?/P>
同時,王丁棉指出,目前乳酸菌飲料產品也存在“兩高一低”的問題,“大部分產品的含糖量高達30~40%,容易導致小孩乃至成人患上肥胖癥。此外,乳酸菌飲料中一般含乳量和含蛋白質分別在30%~35%和0.7%~1.2%之間,這些比例均不能滿足人體的營養需求。”
除此以外,在菌種上,商家也玩起菌種概念的游戲。王丁棉指出:“如伊利的AB益生菌、光明的B+100活性益生菌,這容易使消費者分不清哪些是殺菌型,哪些是活性菌,處于模糊消費狀態,而且當此類產品在保質期的后期,大部分活性乳酸菌類產品的活性菌指標無法達到106,甚至是衰亡至零,消費者就難以從中分享到益生菌的益處?!?/P>
混淆3:乳清蛋白 不能把乳清蛋白等同于蛋白質
“融入相當于2杯牛奶所含乳清蛋白”,在美汁源果粒奶優產品的宣傳語中,這句話最引人注目。消費者王小姐就對記者表示,正因為“乳清蛋白”這四個字,讓她在同類產品中傾向于選擇果粒奶優。不過,中國醫師協會丁宗一告訴新快報記者,“該概念不能把之與營養掛鉤。”而事實上,乳清蛋白也不是果粒奶優的獨有配料,在對比的產品中,包括營養快線、優酸乳、益力特都有此配料。
“乳清蛋白只是牛奶的其中一種蛋白,和牛奶不能等同,更不能把蛋白質和乳清蛋白相等同”,丁宗一解釋,牛奶中除了含有乳清蛋白外,還有非乳清蛋白、乳球蛋白,乳清蛋白中還有分α乳清蛋白、β乳清蛋白,“這樣的標語涉及誤導”,他認為,從學術的角度看,只標示“乳清蛋白”根本無法判定其價值。
不過,從法律的角度看,卻很難將這類標語定性,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中心研究員趙占領表示,在這類產品中,運用營養、牛奶、蛋白等潛臺詞宣傳,由于大部分宣傳并沒有量化,因此只能屬于“模糊用語”、“夸大”的范疇,很難將其定性,而對于已經量化的宣傳語,則可以通過檢測機構驗證。
混淆4:牛奶比重 大部分沒有標注含量
在大部分的含乳飲料中,能讓人與“牛奶”、“乳”掛鉤的標語不少,如蒙牛酸酸乳的“濃郁奶香”、伊利優酸乳的“香濃爽滑的牛奶”等,以求通過宣傳和包裝與“乳”掛鉤,但事實上,這些產品大部分都沒有標注牛奶含量,在對比的產品中,僅營養快線標注酸奶含量大于(等于)30%,王丁棉告訴記者,目前此類產品的牛奶成分含量多在20%~30%之間。
雖然含乳飲料成分中含“乳”,不過,丁宗一提醒,無論含乳飲料當中加了什么,其性質都是飲料,“在營養的角度看,只是不同口味的水?!倍鴱V州乳業協會會長王丁棉也對記者表示,乳飲料的營養價值只有牛奶的1/3,“營養快線并不代表"營養"?!彼ㄗh,“尤其是以含益生菌的乳飲料,需增加牛奶含量到50%~60%之間,以此增加蛋白質含量。”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