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們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不停地向前趕,生怕被落下,幼兒園競爭就已變得白熱化。
為此,我的鄰居馨馨媽很糾結,馨馨就讀于一家省直公辦幼兒園,今年上大班,老師還沒教拼音,也沒教識字、算數,而是以游戲為主;可她親戚家同樣上大班的盈盈已經在幼兒園學會了 26 個拼音,每天在家默寫、注音、識字。班里其他孩子的家長都商量著把孩子送去興趣班學習,馨馨媽擔心孩子以后上小學成績跟不上,也想送她去,但又有人說過早學拼音,孩子上了小學就不認真聽課了。這讓馨馨媽著實犯了愁。
事實上,為防止幼兒園 " 小學化 " 拔苗助長,教育部早在 2012 年和 2013 年就發文指出,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學科內容,拼音正是其中一項。
一邊是教育部的禁文,一邊是望子成龍的家長,幼兒園到底該學什么?總體上說,讓孩子過早學拼音、注音、識字等并非明智之舉。從生理發育上說,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在 4~5 歲時開始形成,7 歲之前發展緩慢,對事物的理解僅建立在直覺及肢體感覺的基礎上,無法滿足語言學習要求。此時學拼音,往往難以掌握對應關系、拼讀規律。幼兒園教學的目的僅包括:廣泛的生活學習興趣、一般的學習方法、豐富的直接感受等方面。孩子即使接觸拼音,也僅需自然掌握,會識記字母即可。7 歲后,邏輯思維能力增強,孩子能夠運用推理能力。因此,一般說來,小學一年級才是學拼音的最佳時期,這時會要求孩子能 " 聽說讀寫拼 ",借此建立拼音與漢字間的聯系,把拼音作為輔助工具來識字。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