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發江門,小區物業管理公司擔責50%,教練擔責30%
8歲男童在小區游泳池溺水身亡,男童的父母將小區開發商、物業管理公司和游泳教練一并告上了法庭。近日,江門市中級法院二審審理了此案,最終判決物業公司擔責50%,游泳教練擔責30%,男童的父母擔責20%。
男童自行前往泳池
2014年7月,男童放暑假,想學習游泳,男童的父母經人介紹,聘請易某作游泳教練,學習地點為鶴山市某小區的游泳池。同年7月16日晚,男童到同學家過夜,以便第二天一起學習游泳。
7月17日16時許,男童沒有等到教練易某到來家接,便自行跑到學習游泳的小區游泳池旁,從游泳池旁圍欄的一個洞口爬入游泳池內,到娃娃池玩水。過了一會兒,易某從游泳池側面的小路向游泳池走過來,在游泳池外見到男童后,便叫男童到大游泳池等他,易某則向游泳池入口走去,刷卡進泳池。男童走到大池邊后,自己跳入大池游玩,過了沒多久便遇溺,易某趕到后將男童抱上岸并進行急救和打120救助,但診斷顯示,男童已死亡。
出事后救生員才知道
小區開發商和物業管理公司認為,易某直接收取游泳學習班的費用,應承擔本案的主要責任;男童父母作為監護人也有責任;教練易某則認為,事故主要是因為男童的監護人未盡監護職責,以及泳池的管理責任人違反相關規定,未盡安全保障義務。
江門市中級法院二審審理認為,物業公司作為事發泳池的管理者和受益者,有責任保障在其泳池游泳的所有客人人身和財產安全,但物業公司及其救生員沒有履行安全保障義務,直到男童被救上岸時,救生員才知道發生事故,故物業管理公司應承擔相應50%的責任;易某沒有教授游泳的資質,但仍進行此項工作,在發現男童偷偷進入泳池后,應意識到潛在危險,但其既沒有勸阻和提醒,還叫男童自己到大泳池邊等,而導致事故的發生,應承擔30%的責任;小區開發商是事發泳池小區的開發商,泳池作為小區的配套設施,沒有進行產權登記,沒有證據證明開發商對事故的發生有過錯,故不承擔事故的責任。
該案中的男童是未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其父母作為法定監護人,放任兒子獨自在他人家過夜,而且明知易某無游泳教練員證而仍然放任兒子獨自與易某學習游泳,又未在旁監護,致男童沒有等到教練來接,便自行跑到泳池,沒有盡到監護職責,故應承擔本事故的次要責任,酌定20%。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