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當下在小學階段尤其是低年級中,家長和孩子一起做作業的現象極其普遍,方式更多種多樣。有在孩子身邊時刻督促的,也有在孩子做完后檢查改錯的,甚至還有直接“上陣”執筆代勞的。其實在這個問題上,許多家長心中仍舊充滿困惑——“陪做作業”究竟是利是弊?能否“陪”得更科學更有效?作業太多又機械,心疼孩子的父母真的只得無奈代筆?對此,專家又是怎樣建議的?
家長到底應不應該陪孩子做作業呢?
網友觀點
家長:陪與不陪各抒己見
有必要花時間陪孩子做作業
網友“告別單身”:應該陪著。可以說一個家庭里沒有比孩子更重要的了,家長花點時間是應該的。孩子的一些習慣都是在剛入學的時候養成的,家長在這個時候更應該多多關心。
網友“臥龍秀才”:就家長陪同這種現象而言,老師在學校教,家長在家輔導,形成合力,幫助孩子學會知識,也好考取好的分數。有的孩子聰穎,很少需要家長輔導;有的孩子接受能力相對不好,需要家長輔導或者檢查;有的孩子調皮搗蛋,不好好寫作業,需要家長督促監管……現在一般都是大班教學,老師根本不能每天都顧及每一個孩子;如果老師負責任的話,那老師要么是累得不行,要么是有工資等激勵措施……現實中這樣的老師還是極有限的。
要讓孩子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網友“麗京上空的云”:我認為不該全程陪學,可是你的孩子小,陪學也說得過去,等孩子大些,就可以放開了,不必全程陪學,(應該)養成他獨立完成學業的好習慣。
網友“hellow笑傲”:我覺得家長不該全程陪護,我們的教育應培養其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家長可以事后監督,即孩子完成作業后幫其檢查。
網友“guoaiping”:最好是獨立完成。家長可做適當監督和約束,畢竟孩子小,自制力差。
網友“月光晴朗337”:孩子不會的題家長可以進行講解,但全程陪孩子做作業會讓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下降。
專家:孩子的作業應獨立完成
孩子寫作業累了家長
洛陽市澗西區東升三小一位三年級學生的家長劉先生說,從一年級到三年級,孩子的作業越來越多、越來越難,他和妻子現在每天都要花近兩個小時輔導孩子做作業,越來越力不從心。
洛陽市瀍河區東新安街小學一位學生家長說,自孩子上學后,她每天光陪孩子做作業就要花去一個多小時。
遭遇孩子作業之困的家長遠不止這兩位,盡管很多家長沒時間或認為沒必要天天守著孩子做作業,但大都認為“不陪不行”,因為老師要求家長在孩子的家庭作業后簽名。楊女士就說,如果不陪孩子做作業,或者沒有仔細檢查孩子的作業,家長會覺得沒有盡到配合學校和老師工作的責任,也擔心反饋給學校和老師的信息不準確。
別讓孩子有不被信任的感覺
小白是洛陽市凱旋路雙語實驗小學二年級的學生,讀一年級時,他每天帶回來的作業需要一個多小時才能完成。其父白先生說,孩子剛上學時,理解能力、自控能力差,他經常陪著兒子寫作業,但兒子讀二年級后,相關能力提高,能夠獨立完成作業了,他再也不像兒子讀一年級時一樣,陪同守候在一旁了。白先生說: “家長是否陪孩子做作業,不能一概而論”,孩子剛入學時,自控能力差,家長可以給予引導,但不能全程守護,應學會盡早放手,讓孩子早一些獨立完成作業。
李女士的女兒在洛陽市五十五中五年級就讀,她說,孩子走進校門,她就告訴孩子,作業要獨立完成,遇到問題時隨時找爸爸媽媽,“家長過多地參與孩子的家庭作業,會讓孩子產生不被信任的感覺”。
專家意見:“陪做作業”不提倡
國家級心理咨詢師周振麟表示,媽媽陪孩子做作業陪出“慣性”,一陪就是五六年,導致孩子依賴性太強,始終學不會獨立。盡管如此,家長們還是一再重復著這個陪做作業的過程。究其原因,無非就是想盡快教會孩子如何高效獨立地完成作業。家長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往往事與愿違。這是因為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不是每天在旁說教和采取強硬措施就能奏效的,關鍵是要讓孩子接收到來自父母的深層的信息和體驗,讓他有獨立的個性和感覺。“所以,我們不提倡家長陪孩子做作業,而應讓孩子接收到‘完成作業是我自己一個人的事’這樣一種信息。”
孩子做作業,家長應該做什么,又萬萬不能做什么,關于這個問題,周振麟專家給出十點建議:
第一,要事先跟孩子一起商量制定出一個規則,包括什么時候做作業,獎懲制度等。
第二,要讓孩子有一個屬于自己的獨立的作業空間。
第三,要規定完成作業的時間。
第四,孩子做作業的時候不要跟他待在同一個空間。
第五,孩子完不成作業要懲罰,并且執“法”嚴格。
第六,不要幫孩子檢查作業。
專家:孩子的作業應獨立完成
心理咨詢師李曉茹說,孩子雖小,也有潛力管理好自己。從心理成長來說,家長應把自我管理權交還給孩子,讓孩子有獨立的空間,逐漸完善自我約束能力。獨立完成作業,一方面會加固孩子“學習是自己的事”的想法,另一方面能鍛煉孩子的獨立能力,培養孩子的自覺、獨立意識。
李曉茹認為,家長陪孩子做作業,無意間扮演了監工的角色,當學習變成需要被監督才能完成時,孩子就會逐漸失去學習興趣,把學習當作一種負擔,長此以往,會讓孩子養成無監督就磨蹭或干脆不完成作業的習慣。
洛陽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趙虹元博士說,家長過多參與孩子的學習過程,會使孩子產生依賴心理,一旦不再陪同,其學習積極性、作業完成質量可能下降。
趙虹元認為,家長應該讓孩子獨立完成作業,即使是剛入學的孩子,家長也不能讓孩子養成做作業必須有家長陪的習慣。孩子做完作業后,家長應督促孩子自我檢查作業的對錯和完成的質量,這樣更有利于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但他特意提醒家長:“在孩子做作業的過程中,千萬不要在一旁看電視、聽音樂等,應和孩子一起學習。”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