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的有關專家調查發現一年中兒童長個子的最快季節是5月份,一個月中能平均長高7.3毫米。所以5月又稱為“神秘的5月”。或許因為這個時節,風和日暖,萬物更新,物產豐富,營養充足,加上陽光溫和,十分有利于孩子長個子。家長應把握住孩子長高的最佳時期,增加營養,增加孩子的戶外活動,以促進孩子的生長發育。今天我們來討論是什么決定了孩子的身高,掌握生長規律,發現生長異常。
身高增長有兩個高峰
一般來說,一個人成年期的最終身高取決于遺傳、營養,及內分泌激素對生長速度的調節。正常情況下,身高增長的速度有兩個高峰期,第一個高峰期是出生后至三歲時,第二個高峰期是青春期。
青春期前,男女孩子身高增長速度差別不大,進入青春期后,男孩子身高增長速度明顯大于女孩,因此,最終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高于女性。青春期一般持續2年左右(一般女孩子從10~12歲開始青春期發育,男孩子從12~14歲開始),青春期發育成熟后,身高增長明顯減慢,直至停止。所以,一般女孩子骨齡在16歲、男孩子在18歲后,身高增長停止。
一般人看來,孩子的身高都是由父母的遺傳決定的,父母都是高個子,孩子肯定矮不了。家長受這種觀念的誤導,對孩子的生長問題粗心大意,結果造成遺憾。其實,除了種族、遺傳之外,孩子身高的增長速度還與營養狀況、疾病、環境等因素有關。
跟蹤孩子的身高增長規律
對于父母來說,掌握孩子身高增長的規律,有助于早期發現孩子身高的異常,以便早些采取相應治療或干預措施。一般來說,男女嬰兒出生時,平均身高約為50厘米,出生第一年內,身高增長速度最快,平均增長約25-28厘米,1~3歲平均每年增長約10-12厘米,至一歲時身高約為75-78厘米,兩歲時約為87-89厘米,三歲時約為97-99厘米,三歲后增長速度逐漸遞減,每年約增長5~7厘米。進入青春期,男孩子可長20~30厘米,女孩子長15~25厘米,青春后期,身高增長逐漸減緩至停止(一般在女孩初潮后,男孩變聲、遺精后)。
細心的家長可以對照以上規律,或者與同齡的孩子相比較,若發現明顯異常,或明顯低于同齡兒平均水平,就應及時去醫院(最好是小兒內分泌專科)咨詢相關專家。如若生長激素缺乏癥,其實在早期2歲左右就應表現出比同齡兒發育落后的跡象,若家長平時很細心,就不難發現孩子的異常,及早就醫,就可以避免終生遺憾了。》》相關閱讀:矮個父母也能養出大長腿 身高30%~40%靠后天
孩子的身高可以預測嗎
既然孩子的身高受到那么多因素的影響,是不是就無法判斷孩子到底能長多高呢?答案是否定的。
雖然,影響身高的因素多種多樣,但起決定作用的仍是父母的遺傳,疾病等后天因素只占小部分。因此,在正常情況下,我們仍可根據父母的身高初步推測孩子的最終身高。
最常用的簡單、粗略的方法為,女孩身高為父母身高(厘米)之和減去13,再除以2,約正負5厘米的波動范圍,男孩為父母身高(厘米)之和加上13,再除以2,也是約正負5厘米的波動范圍。
舉例來說,父親身高170厘米,母親身高160厘米,那么,女兒的可能最終身高是(170+160-13)÷2±5厘米,即153.5厘米~163.5厘米;兒子是(170+160+13)÷2±5厘米,即166.5厘 米~176.5厘米,這是遺傳身高,在沒有任何外在因素影響的情況下的遺傳身高。要精準預測孩子成年后的終身高,必須根據孩子的骨齡以及現有的身高來進行計算。終身高的預測,對年齡小的孩子,準確度相對較低,因為至最終長高時間長,受影響因素也較多。
相關閱讀:孩子身高落差5厘米 趕緊測骨齡!測骨齡多少錢?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晚長”
然而,也確有一部分孩子,在正常兒童進入青春年齡時,未有生長加速,在其他孩子停止生長或生長減慢之后,卻出現身高猛長的情況。這種情況在醫學上稱為“體質性生長發育遲緩”,民間俗稱“晚長”,這要有一定的遺傳背景。這些孩子進入發育的年齡遲,因此,其青春期生長加速的年齡也遲。因為,他們在正常兒童的青春期未有生長加速,在此年齡段必然比已發育的同齡人矮。當他們也進入青春期后,會與正常兒一樣,有青春期生長加速,從而達到應有的遺傳身高。
很多家長看到自己孩子身材矮小,都以為是“晚長”,不予理會,一直等到“晚”也“不長”時,才慌忙去醫院請醫生查找原因。事實上,若僅憑身高而不做一些相應的輔助檢查,很難判斷孩子到底是“晚長”(即體質性生長發育遲緩),還是生長激素缺乏癥等其他最終也不會長的疾病。如是生長激素缺乏所導致的矮小,即使后來給予治療,也無法逾越以前延誤治療所造成的差距,治療越晚,差距越大。因此,家長不能抱僥幸心理,在孩子生長發育的過程中,無論哪個年齡階段出現身高的落后或者某一階段生長速率的減慢,都需要及時尋求醫生的幫助才是最科學的。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