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來了!孩子難免會與高溫天氣來個正面接觸,那么如何預防和應對中暑呢?很多老人喜歡把藿香正氣水涂在寶寶肚臍上,預防和治療中暑。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
藿香正氣水的成分40%—50%都是酒精,有可能會引起孩子的酒精中毒。今天,OK媽找來好朋友智培兒科創始人、原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主治醫師歐茜(微博@醫生媽媽歐茜、微信@歐茜醫生)為我們詳細講解幼兒中暑問題。
什么是中暑?
平時說的“中暑”,在醫學中對應的名稱是“暑熱癥”。暑熱癥依嚴重程度從輕到重分別是: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
熱痙攣,即輕度“中暑”,是指炎熱天氣劇烈運動時出現的肌肉疼痛收縮(最常見的是腿部的肌肉),患兒體溫正常伴有出汗,無中樞神經系統癥狀。
熱衰竭,即中度“中暑”,患兒出現頭暈、惡心、嘔吐、虛弱無力等癥狀,體溫可以升高至39℃以上,患兒的皮膚往往因為大量出汗而變得潮濕。
熱射病,即嚴重“中暑”,患兒極度高熱,體溫超過41℃,意識模糊、煩躁不安、抽搐發作、昏迷、呼吸和(或)循環衰竭,病情嚴重可危及生命。
如何預防孩子中暑?
1、注意遮蔭,避免讓孩子長時間待在高溫、高濕的環境里;
2、鼓勵孩子多喝水,提醒孩子不要光顧著游戲和運動而忘了喝水;
3、給孩子穿寬松透氣的衣服,天氣熱的時候千萬不要穿太多。
如果中暑,該如何護理?
首先將患兒移至涼爽的環境中,給他補充足夠的水分。不同嚴重程度的“中暑”,處理有所不同。除了輕度“中暑”外,中重度“中暑”都需要到醫院。
輕度“中暑”:喝水、淡鹽水或電解質溶液以補充丟失的水分和電解質。保證休息,密切觀察孩子的狀況,等待恢復。
中度“中暑”:脫下孩子的衣服,可以幫他泡個涼水澡或用涼水浸濕毛巾全身擦浴。按摩他的手臂、腿部和身體其他部位,以便幫助恢復循環。若處理后情況無改善,應及時就醫。
嚴重“中暑”:應緊急就醫,若出現危重狀況,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
從門診就診情況看,輕度中暑較多,嚴重到危及生命的情況很少。最嚴重的事故是:熱天把孩子忘在封閉的車里,因車內環境溫度急劇升高造成熱射病。
哪些藥可常備在身作防暑降溫之用?
沒有什么藥物可以預防中暑,不建議常備和服用所謂的“防暑藥”。
大家心目中的“防暑神藥”藿香正氣水,含有40%-50%的酒精,可以引起嬰幼兒酒精中毒;如果孩子還同時服用了頭孢類抗生素,藥物相互作用還可能引起更嚴重的雙硫侖樣反應,即面部潮紅、結膜充血、頭暈、惡心、嘔吐等,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
特別提醒
退熱藥對中暑引發的高熱無效,如果懷疑孩子中暑引發高熱,請及時咨詢兒科醫生。
在高溫、高濕或烈日直射下活動時間過長,人體調控體溫的機制就可能失靈,進而導致“中暑”。
孩子比成人更容易中暑是因為:
1.兒童體溫調節系統發育尚不完善。
2.與成人相比,兒童的單位體重具有更大的體表面積,這意味著當環境溫度過高時,兒童更容易從外界吸取熱量。
3.運動時,兒童每單位體重要比成人多產生20%-25%的熱量。
4.與成人相比,有些孩子對口渴不那么敏感,這常常讓他們忘記及時喝水。
小兒中暑吃什么藥
人丹:含有薄荷腦、桂皮、冰片、砂仁、泡姜、人造麝香等,具有開竅安神、清熱祛暑、解毒辟穢之功效。主治中暑受熱引起的頭昏腦脹、惡心嘔吐、腹痛泄瀉等癥。成人每次口含5-10粒,兒童適當減少。因感冒引起惡心等癥時,不要服用人丹。
清涼油:頭痛頭暈時,取少量涂于印堂穴和太陽穴,能提神醒腦,給人以涼爽、舒適之感。蚊蟲叮咬、皮膚瘙癢或有輕微的燒傷、燙傷時,取少量涂于患處,能活血消腫、鎮痛止癢。注意外擦時要遠離眼睛,一旦進入眼睛速用清水沖洗。
十滴水:適用于夏時中暑、頭昏頭痛、惡心嘔吐、腹脹腹瀉患者,成人每次取十滴水10-20滴滴入一杯白開水中,攪勻服下。烈日下勞作、旅行時,凡有煩熱之感,均可口服十滴水,能消暑解熱。兒童用1-2瓶倒入洗澡水中,可防治小兒生痱子。
風油精:能清暑解毒,利濕除煩,鎮痛驅風。可治療中暑引起的頭昏頭痛,夏天夜晚因貪涼引起的腹痛等。對頭昏頭痛可外涂少許于前額及兩側太陽穴。
六一散:主治夏日中暑、身熱心煩、口渴、小便黃少或灼熱。每次6-9克,泡水當茶飲。購買時要注意,此藥為粉末狀,不是膠囊。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