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您現在的位置:親子首頁 > 親子 > 親子要聞 > 正文

      孩子被溺愛一遇到困難就想放棄 父母怎么幫他

      前段時間遇到幼時一起長大的小伙伴,談起近況,他唉聲唉氣,說自己在生活中諸事不順,在工作中處處碰壁,并說自己命不太好,甚至抱怨自己沒有一個好的出身。

      我不太相信命運。

      靜靜地聽下來,發現一個邏輯。在我這位朋友口中,一切都是別人的錯:

      跟同事關系處理不好,問題都出在同事身上;

      跟妻子鬧矛盾,都是“家里那位太矯情”;

      對父母也是各種埋怨,“都怪他們,不舍得給我找路子、鋪門路。”……

      我想起他的小時候。

      他是被縱容和溺愛著長大的。從小由家人抱著長大,因為怕他磕著碰著;做錯了事、受了傷等,就“都怪這破椅子,怎么就擋著我們乖孫的路了。”他若遇到點無法解決的事,或一有什么需求,只需可憐巴巴地瞅著大人,還未及開口,大人早早就安排妥當……

      記得一次,幾個小孩子聚在一起玩耍,他想要別人手中的東西,別的小朋友不給,他便伸手一把搶過,還順帶將對方推倒在地。

      對方氣不過,撓了他一下,他就呼天搶地地大哭起來,哭聲立刻引來他的奶奶。老人家上來就逼著對方小朋友跟他賠禮道歉,還說,“誰叫你不早給我們家寶貝玩的?”

      一個被溺愛著長大孩子,他的內心究竟在經歷著什么呢?是感覺到自己非常安全、自在,一切都美好無比嗎?

      可能在家庭里,在一定時間段內,的確是這樣的。然而,一旦長大一些,一旦走出家門,他就更容易受挫。因為他的過于自我中心,會讓他失去很多關系。沒人能夠像家人那樣去滿足他。

      這時,挫折就發生了。

      在家庭中,他就像是活在一個真空、無菌的環境里。然而一到現實中,吃著和別人一樣的食物,呼吸著和別人一樣的空氣,立馬會出現不良反應。這樣的孩子,會特別脆弱,抗挫折能力很差,經不起一點點挫折和不如意。

      這樣的孩子長大后,有以下兩個可能:

      一個是去跟社會要無限度的滿足和自由,無法無天,對社會規條熟視無睹,有的甚至走到違法犯罪的程度。

      另外一個,是在人際關系上,特別是親密關系上困難重重。他們的困境是:我的家人已經對我這么好了,我很難找到一個像我家人這么好的對象。于是,他們的心,甚至他們本人,就一直停留在原生家庭里面,走不出去,沒法真正有能力經營自己的家庭。

      很顯然,我的這位朋友,他雖然早過而立之年,卻依然是那個想要依賴他人、遇事就逃避或推卸的孩子。

      這是很多中國家長在養育孩子過程中一不小心就可能陷入的一個誤區——包辦太多,干預太多。

      我們總是會說,“孩子還小,大一些自然就會了。”殊不知,我們在不經意間已經扼殺了孩子的自我發展。

      那么,我們如何才能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讓他們面對困難和挑戰的時候更富有自信?

      第一,給孩子獨自探索的機會和成功體驗

      探究那些遇事就退縮、想要放棄的孩子,你會發現他們身上普遍存在一個共性,即沒有自信。

      何為自信?通俗說,就是我覺得我能行。如何培養自信?兩個步驟。第一,事情成功了。第二個,這件事是我做的。

      自信心不是憑空而來的。不是你說你很愛孩子,孩子就一定會有的。要讓孩子跟成功的事件進行綁定。孩子從中獲得“我可以”的體驗越多,自信心就越強。

      所以,那些愛孩子的家長,請停下你的過多包辦和替代。你對孩子的過度干預,導致的結果是孩子要么認為自己無所不能,要么認為自己一無是處,這兩種自我認知導致的結果都是自卑。

      第二,請謹慎評價你的孩子

      孩子對自己的認知,一方面源于他是如何去做、去嘗試,并從中獲得多少成功的經驗;另一方面,則源自于最初與養育者(特別是第一撫育責任人)建立的關系中,父母對孩子的正面而客觀的評價和引導。

      生活中常見這樣的父母,他們習慣了用自己或社會的價值觀來評判孩子,往往也會罔顧或打擊到孩子的自信。

      比如,孩子出門不叫人,父母就會擔憂地問:“這個孩子是不是怕生/膽小啊?”

      孩子遇到困難向父母尋求幫助,大人就會很焦慮:“這么點困難都不能克服,怎么能行?”

      孩子真的如父母說所的那樣“膽小”“怕生”“畏難”“沒有毅力”嗎?

      未必,這是因為我們大人站在了自身立場做的片面評價,對孩子來說,他們內心真實的想法只有兩種反應方式:“我能行/我知道/我想自己來”,或是“我需要幫助/我不知道/我很無助”。

      所以,父母能做的,就是盡量少去給孩子定性,而是要努力看到孩子不同行為背后,真正的心理需要。該放手的時候請盡量放手;該提供支持的請給予支持。

      就像我的一位發展心理學老師說過的:

      “大多來咨詢的兒童或青少年,都是因為行為問題或學業問題。但在與孩子建立聯系之后,我通常發現,導致這些問題的根源往往出在孩子更深層的情緒或心理上,更確切地說,是出在孩子父母本身的情緒和教養態度上,而孩子這些問題只是浮于父母教育問題之上的表象罷了。”

      如果從孩子的生命早期開始,父母就能夠恰當而認真地觀察孩子的需要,鼓勵孩子主動而積極的嘗試,并在孩子需要幫助時積極介入,或適當幫扶或恰當提點或耐心指導,相信孩子能更好地認識自己,并更好地激發自身的潛能。

      這是因為,父母是孩子的重要他人,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影響或左右孩子的所思所想,越是小的孩子,越是從父母眼中看見未來的自己。

      父母一味的包辦或片面的評價,對孩子來說都是摧毀性的,都是對孩子不斷失敗的催眠與預言——“你是不行的。”“你是膽小/畏難/做事沒有毅力的。”

      不妨換個角度去看你的孩子呢?

      聽過這樣一句話:孩子經由我們而來,他投胎于我們,我不曾教誨他,只是帶他生活。生命,是一個歷程,親子只不過是我們和孩子相遇的形式。

      兩個獨立的生命之間,因愛相聚,由愛生長,僅此而已。

      責任編輯:趙睿
      關注微博 新聞先知道
      ?
      久久亚洲2019中文字幕| 亚洲免费在线视频播放| 亚洲日本乱码一区二区在线二产线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一区精品视频在线| 亚洲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中文无码久久| 日韩一卡2卡3卡4卡新区亚洲|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观看网址 | 亚洲制服丝袜中文字幕|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夜夜春亚洲嫩草影院| 亚洲人成网77777亚洲色| 91麻豆国产自产在线观看亚洲| 亚洲高清无码综合性爱视频| jjzz亚洲亚洲女人|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亚洲| 亚洲精品无码aⅴ中文字幕蜜桃| 亚洲精品久久无码av片俺去也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久久久影院伊人| 亚洲乳大丰满中文字幕|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小说|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q| 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在线婷婷|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偷偷自拍高清|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亚洲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mm1313亚洲精品无码又大又粗| 国产亚洲日韩在线三区| 亚洲gv猛男gv无码男同短文| 精品亚洲国产成AV人片传媒| 亚洲va成无码人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