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廷國指著校園圍墻上掛著2塊寫有“海南大眾幼兒園”“海南大眾小學”的招牌說,十年前2005年,巴厘海南同鄉(xiāng)會剛剛成立,就在這條小巷的簡陋會所里,開設了一間免費幼兒班。
這位祖籍中國海南瓊山的第三代華裔、印尼巴厘海南聯誼會主席龐廷國先生,引領記者參觀他親手創(chuàng)辦這間“三語(中文、英文、印尼文)”學校時感慨:“寧可窮家業(yè),不可窮教育,這是我們海南祖輩的家訓!”
當晨光穿越巴厘島地平面上的椰樹縫隙時,位于登帕薩市郊的巴厘海南大眾三語學校的小校園里,早已飄揚起朗朗讀書聲。書聲若雨,既有讀中文的兒童音調,也有讀英文與印尼文的少年書聲,此起彼伏,讓狹小的街巷在寂靜的早晨中熱鬧起來。
剛參加完第十三屆世界華商大會的印尼巴厘海南聯誼會主席龐廷國先生,黝黑的臉龐上總是洋溢著希望的微笑。這位祖籍中國海南瓊山的第三代華裔,引領記者參觀他親手創(chuàng)辦這間“三語(中文、英文、印尼文)”學校時感慨:“寧可窮家業(yè),不可窮教育,這是我們海南祖輩的家訓!”
他指著校園圍墻上掛著2塊寫有“海南大眾幼兒園”“海南大眾小學”的招牌說,十年前2005年,巴厘海南同鄉(xiāng)會剛剛成立,就在這條小巷的簡陋會所里,開設了一間免費幼兒班,當時學童只有6人,教員1位。但開辦不到1個月,就有許多家長帶子弟來報名,半年里就招收了近30名。
面對源源不斷的生源,舊會所已不堪重負,身為同鄉(xiāng)會主席的他決定另外購置一棟三層樓房作為同鄉(xiāng)會會所,并兼用為幼兒班課室。不到兩年,學生人數激增逾百名,三層會所再次擁擠不適用。同鄉(xiāng)會即決定另租用一塊更大的地皮建校,龐主席把三層樓房變賣,把所得用作租用土地與建校舍之用。
對他的免費辦學之善舉,小巷里時有雜音,譏笑他倡導平民教育是天真的理想主義。但龐先生不畏雜音,堅持辦平民化教學。終于在印尼海南鄉(xiāng)團及眾多華社精英出資出力支援下,于2010年成功建成了一所二十間課室的二層樓校舍,正式取名“巴厘海南大眾三語學校”,依舊采取平民化“三語”的辦學模式,不收入學基金,學費僅收3萬盾到10萬盾之間,根據家長經濟狀況而定。此舉受到了巴厘省教育局的重視支持,吸引了眾多的原住民與公務員子弟報名就讀,使學生人數一再翻升。
龐廷國告訴記者,目前該校學生人數已近400名,從幼兒班到小學6年級,教學質量屢被巴厘省教育局評為A級。學生中原住民學生占70%,其他30%為華族子弟。學校開設的宗教課,有回教班、印度教班、基督教班、佛教班,彰顯了印尼的包容文化。
龐廷國告訴記者,目前該校學生人數已近400名,教職員35人,其中漢語教師3名,從幼兒班到小學6年級,教學質量屢被巴厘省教育局評為A級。學生中原住民學生占70%,其他30%為華族子弟,另外也有法國人與德國人子弟報名就讀,使巴厘海南學校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大眾學校。學校開設的宗教課,有回教班、印度教班、基督教班、佛教班,彰顯了印尼的包容文化。
“十年來,華文教學已深入人心,師生們普遍接受與熱愛華族文化,他們都為會寫會講華文華語、會唱華語歌曲而驕傲,春節(jié)里穿上紅彤彤的唐裝,已經成為師生與家長們心里的時尚,紅火的春節(jié)年味已經深入民間。”, 龐廷國自豪地微笑道。
龐廷國說,今年8月,海南省委書記羅保銘一行訪問巴厘島,在為海南島和巴厘島兩省締結為姐妹省后的合作事宜繁忙之時,也抽空走訪了巴厘海南大眾三語學校,并代表海南省捐獻10萬元人民幣。羅書記贊揚巴厘海南同鄉(xiāng)會重視平民教育,贊賞海南人崇尚“寧可窮家業(yè),不可窮教育”、“寧丟祖宗田,不丟祖宗言”,指出海南人繼承了海瑞在海南島推廣文化教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龐廷國感動地說:“十年來,三語學校也得到海南鄉(xiāng)親與眾多熱愛教育的華賢慷慨贊助,尤其是獲得祖籍國親人的關注與支持,比如海口大學、海南師范大學、海口市僑務辦等機構考察該學校后,曾派遣2位外派教師駐校任教一年;海南瓊劇團到巴厘島演出時,還給該學校捐助了2萬元人民幣;中國駐登巴薩總領館胡銀全總領事協助該校組建圖書館,書籍由總領館供應等。”
問及這位華裔義舉資金來源,龐廷國靦腆地說,在巴厘島成百上千家的高級酒店中,他經營的Lumbini度假別墅酒店不足掛齒,但因位置方便,價格便宜,適合蜜月或舉家休閑度假,生意還算可以。他把所得利潤部分回饋給巴厘海南大眾學校,只為實現當年下南洋來巴厘島謀生的祖輩教誨:“寧可窮家業(yè),不可窮教育”。(中新社記者 顧時宏)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