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中文導報》報道,在改革開放后第一波留學潮中來日的在日華人,有許多人都到了退休或已接近退休年齡,他們的特點是來日留學時年齡較大,參加工作晚,他們之中有的加入了日本的年金制度,但是由于加入年頭少,就是拿到了日本的年金,老后恐怕也是捉襟見肘,還有的華人由于種種原因沒有加入日本的年金保險,老之將近,就更覺得沒有著落。那么怎樣安排自己的退休生活呢?是擺在在日華人面前的一個艱難課題。
退休后需要多少錢?
現已退休的小林陽吉說:退休是人人都會面臨的現實問題,退休后需要面對生活財務安排,和醫療健康兩大問題。
目前,日本年滿65歲的人口超過14歲以下人口的兩倍,少子老齡化越來越發顯著。成年尿不濕銷量超過嬰兒尿不濕,很多田地靠“年輕的”老年人來耕種,航空公司空姐多數是“年富”的“老手”,出租車司機也幾乎是銀發一族。
日本老人養老的話題引起廣泛關注,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們要早日為自己的退休從財務和精神上作出準備。一般而言,人們的資產來源無外乎:社保年金、個人理財投資、銀行存款、以及房產等、政府公務員還會有政府的退休金,好一些的大企業還有企業年金。
也會有很多人以為既然老了以后,反正到時有年金可領,完全不用操心,那就錯了。據了解,日本老人完全靠年金生活是不夠的,還需要一些儲蓄來補貼。
準備養老各顯其能
小林陽吉說:保險業瞄準養老市場,設計各種方案吸引老人們提前投資,保證你不怕死。就是在有生之年加上生命保險,交到老,死后會有幾千萬日元到手。如果有個萬一死了,那么連買房的貸款就不用償還了。
還有個人投資,個人投資的種類繁多,不外乎房產、股票、債卷、貴金屬等等。建議可以投資一些理財產品取得收益,來對通貨膨脹的匯率損失。作為一種長期投資比較穩妥。
最后是現金儲蓄,無論為將來老后制定的計劃多么周到,都會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所以為應對意外而預留一些應急現金是非常重要的,手里一定要有一定量的現金,以備不時之需。現在日本銀行利息極低,放在里面實際上是在逐漸貶值。但是寧可小量貶值也不能把它們全部拿去投資,逢到意外時可以救急,每個人生活中都會發生意外。
旅日華人劉曉平夫婦的“非典型”退休
旅日華人劉曉平今年63歲,旅日25年。在日本大學院畢業后,劉曉平在日本就職,輾轉了幾個公司,一眨眼將近60了。劉曉平和家人一直持中國國籍,由于年近40才在日本就職,也沒有考慮加入年金,所以過了55歲就考慮如何葉落歸根的問題,經過多番努力,他在中國完成了他的退休手續。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