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英國高等教育統計局2月底公布的最新統計數字顯示,英國的國際學生入學率有所上升,但印度學生的入學率卻持續下滑。
從下面近年來英國和美國國際學生趨勢變化表中可以看出,美國的高等教育機構相比較英國而言,更依賴于中國和印度的生源;中國學生在美的增長率遠遠超過英國;印度學生在美國就讀的數量是在英國就讀的10倍。
英國大學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其生源的前兩個來源國——中國和印度。這兩個國家占英國國際學生入學總人數的三分之一以上。在過去四年中,中國學生的總體入學率增長速度要慢得多(與美國相比),而印度學生人數卻一直在下降。
雖然英國在吸引尼日利亞、馬來西亞和中國香港的國際學生方面優于美國,但基于規模和增長潛力兩個因素,印度市場不能被低估。英國面臨美國的印度學生增長的競爭,在美國,印度學生的數量大幅增加,主要集中于工程和計算機科學領域。
英國退歐后,畢業生就業和移民將會受到越來越多的限制。這可能會傷害非歐盟國際學生的碩士課程的注冊率和歐盟學生的本科課程入學率。
英國大學嚴重依賴國際學生來填補其入學人數目標。盡管英國高等教育體系的質量和可靠性擁有良好的聲譽,但不友好的移民政策很可能傷害英國作為出國目的地的吸引力。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國家具有更受歡迎的移民政策,它們可能受益于英國政策的動蕩而成為更多學生的留學目的地。
2017秋季,美國高等教育也面臨吸引國際學生更為艱難的環境。四大生源來源國中的中國、韓國和沙特阿拉伯學生比前幾年的增長速度要慢。
印度是四大國家中唯一保持雙位數增長率的國家。印度學生是價值尋求者,因此他們集中在碩士課程階段,3年STEM專業學習后,長達29個月的專業實習(OPT)會提供更多工作機會。然而,由于最近印度貨幣政策和更嚴格的移民政策,攻讀碩士的印度學生人數可能會受到影響。
在國際競爭激烈的國際學生招生市場中,美國總統選舉的結果似乎對英國大學來說是另一種利好。在某種程度上,國際學生對英國退歐的不利看法已被美國川普政府不確定的移民政策及其對工作機會的影響削弱了。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