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創業,我為什么失敗
1988年出生的熊超沒有想到,以往只是在小說、電視劇中出現的橋段,竟然發生在自己身上——自己一手創立的公司在他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易主,創業伙伴分道揚鑣,自己被“趕出”公司。這是熊超的第二次創業。
今年,熊超開始了第三次創業。
近年來,一大批80后、90后加入創業大軍,他們中很多人屢敗屢戰,仍然在執著地堅持著。
熊超:被自己一手創辦的公司開除
如今,各種打車軟件風生水起,其實,早在熊超大學畢業工作兩年后,就萌生了以打車軟件為產品創業的想法。然而,僅僅3個月時間,他就敗下陣來。
2010年大學畢業后,熊超留在西安,在一家知名互聯網公司工作。他沒有駕照,平時打車也很多。2012年,熊超萌生了做一個“點點易招車”軟件的想法。當時,熊超偶遇一個學計算機專業的高中同學,兩個人很快有了創業的共識。為此,這個同學放棄了到北京工作的機會,熊超正式辭職,兩人在租來的一間兩室一廳的老房子里開始了創業。熊超寫文案做設計圖,他的同學寫程序。
創業,兩人沒有任何的經驗積累。熊超抽空去旁聽了一個創業培訓班的課,結識了一位做互聯網創業的導師。他告訴老師,自己想做一個手機打車的APP。老師看完熊超的方案說,出租車司機的文化程度良莠不齊,智能手機還沒普及,“建議你再想想”。現在想來,熊超覺得初次創業最缺的不是技術和資金,“站的高度更重要”。
后來,熊超又去參加了一次投融資宣講會,投資人的意見是,這個市場體量太小。
這是發生在2012年9月到12月之間的事情。兩邊的聲音讓熊超猶豫了。
2013年年初,熊超從新聞上看到,杭州和北京出現招車軟件,拿到千萬美元的投資。這時熊超和同學才下定決心做自己的招車軟件,可3個月的先機已經失去了。兩人邊學邊做,一個bug一個bug地改。5月,他們做出了安卓APP。
有一天,熊超在坐出租車時跟司機聊天,才發現“狼已經來了”。那時,打車軟件在西安的推銷方式是:推銷APP的人員在汽車加油站手把手教出租車司機下載APP,還送50元手機話費充值卡和手機支架。熊超算下來,這家公司每個月的遞推成本就是300萬元。當時,他正在接洽一個風投,他所能獲得的整個營銷投資不超過500萬元。“這是不對等的戰爭”。
在一次投融資現場,勞累過度的熊超突然暈倒,被送進醫院。因心動過速,他在醫院治療了8天,被要求強制休息。第一次創業,就這樣草草收場。
2013年9月,熊超身體逐漸恢復。他和技術伙伴決定開始新的項目。這個時候,這個微型創業團隊又多了一個程序員。為了生存,他們開始做一些互聯網的外包,“比如幫商家建微信網店、互聯網商城等”。熊超騎著摩托車一家一家地去拜訪客戶,接到了不少訂單,大多交易額在兩萬元左右。他們還招聘了正式的美術設計、營銷人員。
2014年三四月,熊超團隊承接了一家旅行社的訂單。訂單做完,旅行社負責人找到熊超,希望能合作做在線旅游方面的項目。借此,熊超團隊正式開始了第二次創業。
“在這個過程中,我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就是因為年紀輕、經驗不足,不注重法務和協議簽署。”熊超總結當年的失敗原因,聲音哽咽。2014年8月,產品進行測試階段,熊超回安康老家不過一周的時間,公司就發生變動,所有人員工資翻倍,管理人員換人,合作伙伴也換了人。
按照先前的約定,熊超與旅行社新成立的公司中,熊超占70%的股份,對方占30%。就公司的變動熊超質問合作伙伴,對方說,他們之間沒有簽署任何文件,甚至公司都因為各種借口遲遲沒有成立。熊超無奈離開。
被自己一手創立的公司開除,對于熊超來說,事業一下跌到谷底。當年的合作伙伴,已經是那個公司的技術高管了,“他們已經成家,不可能放棄現在穩定的環境再跟我離開。我不僅失掉了項目,也失掉了他們”。
消沉了一段時間,熊超又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新伙伴,還是做互聯網項目。4個創始人商定,在拿到第一筆投資前,不拿工資。他們的產品今年4月即將上線。這一次,熊超更加用心地尋找投資人,“這次選擇會比上次更聰明、謹慎”。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