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反方):
“被代購”的痛苦誰人知
在美國上大學的孫子敬(化名)談到代購,為難地說:“代購肯定影響我的生活。美國留學生活并不像人們想象中那么開心和輕松。就拿我這學期末說,每周都有考試,如果有人要我代購東西,我要花時間去找這東西的牌子,還要找合適他的價格,這個過程要花大量時間,很影響我自己的學習和娛樂。”
“很多都是朋友委托去買,這也是我無法拒絕的原因。比如蘋果手機,每次美國這邊先上市的時候,微信里朋友圈都是讓我幫著去買的。可是規定每人最多兩臺,這時候就出現了給誰帶不給誰帶的麻煩事。”孫子敬說。
除了人情上的難以拒絕,做代購可能要面臨的種種風險也令“被迫”成為代購的留學生繃緊了神經。留學生代購不僅十分辛苦,還可能會面臨很多難以避免的尷尬,像所購商品的限量、價格波動、政策的限制以及自身的困難。
目前在澳大利亞的俞利(化名)表示:“我不是不愿意幫同學帶,但我做代購確實會面臨一定的困難與不安。我身邊做代購的留學生往往會頻繁缺課,有的會被取消簽證。事實上,已經有留學生因頻繁‘帶貨’回國而被中斷入境資格。而且,很多人是讓我先幫著墊付錢去買一些奢侈品,我自己的生活費原本就有限,雖然國外的價格比中國要便宜,但我仍然沒有足夠的金額去買一些高消費的產品。”
留學生家長:
希望親人朋友理解
張女士的女兒在韓國上大學,業余時間做化妝品代購。在她眼中,自從女兒做代購,就開始漸漸成長懂事,學會賺錢、學會理財,不再伸手向父母要生活費。張女士說:“以前孩子剛上大學那會兒,我們要定期給她打錢,生活費很快就用完了。等著她漸漸熟悉環境,她就跟著身邊的朋友一起做代購。現在完全有能力自己養活自己,以前大手大腳消費的壞習慣也改了,因為她知道賺錢很不容易。看著她的改變,所以我是支持她去做代購的,但必須是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下去做。”
對于代購給孩子帶來的正面作用,代購的風險卻成為家長更為擔憂的問題。“我的孩子現在在英國讀書,也在做代購的生意。我曾經給他建議過不要做代購,因為每次孩子接到訂單,他都會坐車去商店買。說句實在話,孩子在異國求學,我們本來就很擔心,他還不停往外跑,相比賺的錢,我們更在乎的是他的安全。”周先生說。
也有部分家長持中立的態度,他們認為孩子已經長大,有判斷事物和處理事情的能力。至于要不要做代購,孩子說了算。
一位家長認為:“像我的孩子不以代購盈利,只是幫著捎點東西,幫親人朋友們買東西無可厚非,但如果為了代購,耽誤了學業就得不償失了。出國留學遠沒有想象中那么輕松,希望大家能理解孩子的同時再談幫著買東西的事情。”
法律工作者:
灰色地帶“量”和“度”難把握
相關法律從業人員表示:“海外代購通過合法渠道購買的商品如果在一定合法的數量范圍內,也就是正常自用的數量范圍內,是不會造成什么影響的。數量超出合理使用范圍,就很容易帶來麻煩甚至違反法律規定。例如,回國的中國留學生行李里攜帶大量的海外商品在海關被扣繳,情節嚴重的被判刑的也有。類似于以上這種就是屬于逃避關稅的走私性質的違法犯罪行為。”
代購還涉及到知識產權的灰色地帶——平行進口。如果代購商品涉及國際專利權沖突、商品本身就帶有專利權瑕疵的話,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如果侵犯到專利權人的權利,專利權人有權向代購者要求經濟賠償或者停止侵權。
從消費者角度看,在代購的過程中,消費者的權益保護很難得到保障。國內并沒有出臺關于代購的一些立法,很多案件都會存在爭議,QQ空間、微信這種主要提供交流平臺,并不保證商品交易的安全性。所以,如果消費者權益被侵犯,并沒有合法有效的渠道保障并追回其利益。在向賣家追責求償的時候就不像通過既有交易平臺追償那么容易,更多的是毫無保障性的危險交易。(類曉冉 楊晶茗 孫嘉偉 部景雨)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