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5日,會寧縣甘溝驛鎮四十鋪小學三年級學生正在上課。這個班級當時只剩下4個學生。 (常琦彪/圖)
2015 年6 月23 日,會寧縣新招錄的警察在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了解長征歷史,接受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 (常琦彪/圖)
新招聘的176名警察中,158人不久前還是教師。發生這件事的甘肅會寧,是全國赫赫有名的“狀元縣”,又是一個國家級重點貧困縣。
當理想與情懷消退,鄉村教師的堅守日益變為一種奢侈。當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降臨時,他們選擇了逃離。
頭戴黑色警帽,身穿黑色特警制服,扎著警用腰帶,腳蹬黑色中筒皮鞋的警察隊伍在廣場前集訓。176名統一制服的警察,動作整齊劃一,“一、二、三、四”的跑步口號,回蕩在本身并不大的縣城里。
這些正在參加集訓的176名警察中,有158名不久前還是教師。這事就發生在全國教育界赫赫有名的“狀元縣”——甘肅會寧。
會寧自古文風昌盛。自恢復高考制度以來,會寧縣共產生兩位全省高考狀元、一千多位博士和8萬余名大專院校學生,是全國教育界赫赫有名的“狀元縣”、“博士之鄉”。但是,隨著學校的撤并,學生數量的大幅減少,許多被束縛在農村的教師開始迫切希望進城。
一邊是一輩子面朝黃土默默無聞的前景,一邊是一身警服帶來的種種光鮮與誘惑。于是,當警局的大門向教師敞開時,教師們紛紛逃離三尺講臺,似乎也順理成章。
1.報名的教師占了一半還多
前不久,30歲的特崗教師楊博正式告別待了5年的三尺講臺。5年前,楊博通過甘肅省特崗教師考試成為會寧縣土高鄉中學的英語教師。
2010年6月,楊博畢業于河西學院,他在大學讀的專業是英語,次月他便參加了甘肅省特崗教師的考試。
當年,包括會寧縣在內的43個比較困難的縣面向甘肅本地生源招聘了農村特設崗位教師3079名,聘期為3年。招聘公告上明確注明,“特崗教師原則上安排在縣以下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任教”。
楊博通過了考試,并被分配到了土高鄉中學擔任英語教師。這里距會寧縣城大約105公里,在坎坷的山路上,即便是開車也需要四五個小時。但這所學校的畢業生中,出過三位博士。
在土高鄉中學的講臺上,楊博一待就是五年。如果沒有什么變化,他可能在這里干到退休,“一眼就可以看到老”,一位在土高鄉任教30年的教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直到2014年11月5日,這一天會寧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轉發了白銀市縣區公安派出所公開選拔人民警察的公告。
這個招警公告讓楊博看到了離開農村的機會。公告上說,白銀市計劃選拔990名公安派出所警察,會寧縣招錄的最多,共270名。這是近幾年來,會寧縣公安局規模最大的一次招聘。
南方周末記者從會寧縣公安局了解到,會寧縣這次之所以招錄這么多警察是因為之前警力相當不足,“會寧縣有58萬人口,而按照人口比例,會寧警察的比例在白銀是最低的,”會寧縣公安局一位負責人說,會寧縣共有28個鄉鎮,而派出所卻只有18個。
招錄公告要求,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年齡在18到35周歲、“占用事業編制的在職財政供養人員”才有資格報考。除此之外,對報考者的身高和視力也有要求。
楊博剛好符合這些要求。會寧縣公安局政工監督室副主任趙一來說,全縣共有1100多人報名,其中參加考試的974人中,教師占了一半還多,其余的人員則來自鄉鎮干部、衛生系統以及縣直部門工作人員。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會寧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會同會寧縣財政局、編辦、公安局下發會人社發【2015】128號文件顯示,經過考試、考核及體能測試,此次會寧全縣共招錄警察189名,其中,有171名教師入選。不過,有13名教師在集訓期間自動放棄,最后共有158名考入警察隊伍的教師正在參加集訓。
這158名考入警察隊伍的教師中,楊博所在的土高鄉中學就有4人。這不是最多的。南方周末記者獲悉,離縣城60公里的楊崖集中學有7名教師加入了警察隊伍。和他們一起加入警察隊伍的,還有河畔鎮一所小學的校長。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