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十八中校訓石(資料圖)
福州四中校訓(資料圖)
□東快記者 齊榕
連日來,東南快報記者針對福州多所學校的校訓展開詳細的采訪,講述校訓背后的故事。
系列報道就要收尾,福州的中小學校訓最愛用哪一個字?都有哪些特色?東南快報記者從福州五區選取了部分公辦中小學校訓進行調查,對福州中小學校訓進行盤點,不少學校的校訓以傳承為特色。
校訓常用八個字
從福州諸多學校校訓來看,最常見的是8個字。一般校訓的格式是“××××××××”和“××,××,××,××”,并對仗工整。
從用字上來看,大部分的校訓含有“求”的字樣,使用“志”的也居多。例如,福州二中的校訓直接用了3個“求”字,為“求真求知求實”。
含有“求”字的還有,閩江學院附中的“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福州銅盤中學的“博學敦行求是致遠”;福州外國語學校的“勤勉上進自強守恒團結奮進求是創新”;福州教院附中的“崇德、博學、求真、創新”;福州教育學院三附小的“和以為人雅以治學”;福州屏東中學的“崇德,尚美,樂學,篤行”;福州十九中的“正德尚學,至善唯真”;福州十六中的“篤實、求知、力行、致遠”;福州教育學院二附中的“嚴謹、求實、勤奮、守紀”。
東南快報記者留意到,這些校訓中,有的是含有“求”字,有的是含有“學”字,有的則同時含有“求”和“學”兩個字。有的學校校訓是4個詞組,有的是5個詞組,有的則是8個詞組。
同時,有的學校的校訓還愛用“德”字。例如烏山小學的“立德、樂學、康健、諧美”,福州格致中學鼓山校區“厚德樹人,至誠至善;格物致知,博學篤行”等等。
再如福州鼓一小的校訓“勤奮善思團結活潑”則冠以“勤”字。
最有歷史感的校訓
在福州的不少中小學中,因為歷史比較久遠,所有校訓非常具有文化積淀,也體現了濃厚的歷史氣息。
例如福州一中的“植基立本,成德達材”,福州一中前身是創建于清嘉慶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的鳳池書院和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的正誼書院。1902年,位于福州三牧坊兩側的“鳳池”、“正誼”兩書院合并改建,更名為“全閩大學堂”,開八閩興辦新學之先河,成為福建省最早一所公立學校,1951年定為現名。
福州烏山小學的“立德、樂學、康健、諧美”體現得也很有歷史感,烏山小學歷經百年,學校前身可追溯至初創于清光緒癸卯年(1903年)的“全閩師范學堂附小”,當時多收名門望族子女入學,特聘社會名流執教,為世人稱譽。
福州鼓二小的校訓“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也體現了濃濃的歷史感和國學氣息。
校訓暗嵌校名
在部分學校的校訓中,不僅有特色,而且暗暗嵌入校名。
例如,福州溫泉小學的校訓“溫故求新才出如泉”,頭尾兩個字合起來則是溫泉。福州西峰小學的校訓“有登凌志我即是峰”則含有校名中的“峰”字,既有目標的意思又含有校名,有新意。
最直白的校訓
還有一些學校的校訓比較直白。
例如福州金山小學的校訓“會電腦、懂外語、能審美、煉體魄”,直接灌入四有新人的標準。
福州江南水都中學的校訓“身體棒學習好心靈美”。
福州楊橋中學校訓“寧照顧他人,勿當被照顧者”也是朗朗上口,一目了然。
含有附加內容的校訓
再如錢塘小學的校訓,雖然是簡單的幾個字,卻有比較長的話語來注解,可謂古今結合。
福州錢塘小學的校訓是個性、負責、勤業、超越。個性:【有教無類,多元發展】錢塘教育尊重個體,為每一個孩子點燃學習的興趣,釋放學習的能量。負責:【承載責任,勇于擔當】錢塘教育厚德載物,為每一個孩子撐起責任的天空,播下擔當的種子。勤業:【敬以授業,勤以學業】錢塘師生秉承勤業學堂傳統,敬以授業,勤以學業,精雕細琢必終成大器。超越:【敢為人先,追求卓越】錢塘師生見賢思齊,追求卓越,必將屹立于強者之林。
有使命感的校訓
在福州中小學的一些校訓中,因為學校的歷史淵源或者是學校本身就具有歷史積淀,因此在校訓中也體現了和校名、校史或者是建校者的歷史背景。
例如,福州麥頂小學的校訓“天下為公”。麥頂小學始建于1926年,前身為私立獨青小學,由辛亥革命老人黃展云先生于上個世紀創辦,校址設于倉前山梅塢路9號(原橋南公益社獨立廳內),其當時的校訓為“天下為公”;其學校的歷史也是風雨九十載。1952年由福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接管,合并私立毓英小學,定名為“麥頂小學”;先后經歷幾次更名,1959-1967為倉山區第三中心小學,1968-1977為倉山區中越小學,1978-1979恢復為倉山區第三中心小學,1980年以后恢復為“福州市麥頂小學”。
福建師大附小的校訓“自強不息”則簡單明了,具有成才的使命感。
福州林則徐小學的校訓則直接和校名結合起來,用了林則徐的一句話“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體現的則是歷史的傳承。
專家觀點
校訓是學校文化沉淀的體現
福建省語文學會會長、特級教師王立根認為校訓是一個學校的文化沉淀,是師生共識、師生共同的價值追求,要能經得起歷史的考驗。
他認為,一所學校的校訓和歷史階段有關,在抗戰救亡時期,很多學校的校訓以政治口號為主,革命拼搏居多。到了現代,則以繼承中華文化傳統居多,體現了濃厚的文化氣息的同時也體現了中國特色,以中國傳統文化為載體,起到勵志的作用,體現求學的理念,對學生有所鼓勵,讓他們有所追求。
學校在制定校訓時,要考慮辦學目標,辦學理念,要根據學校的歷史、師生的共同追求和價值取向,再結合校園文化建設來提煉校訓。在提煉校訓時,要朗朗上口,切忌拖沓冗長。一般歷史悠久的學校,它的校訓也會比較有內涵。因為校訓的行程還需要有歷史背景,文化積淀,既要有底蘊又要有特色,這樣才是比較成功的校訓。好的校訓是能影響學生一輩子記住,在他未來前行中不斷激勵。
成功的校訓是提起校訓就能想起校名
福州市高中語文中心組顧問,全國中學生文學社聯誼會理事及指導教師、福建省文學院少年文學講習所導師薛章輝在談到校訓時說,一所學校校訓的作用首先是闡明辦學宗旨,例如有一雙語中學校訓為“走雙語路,做現代人”,某地孝友中學“孝貫人倫,友睦天下”。
其次是鼓舞激發師生意志。校訓是學校指導辦學的理念,是承載學校辦學經驗,是發揚幾十年乃至幾百年的校風校范。激勵教師為人師表,激勵學生奮發學習,也讓社會了解學校。所以只要提起學校名,就會想起該校校訓,提起校訓就知道校名。再則校訓對學校師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教師則體味辦學目標,育人標準。學生則應體味學的目的,以校訓規范自己的言行,做一個符合校訓要求的好學生。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