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娃“吃”的問題上,教育部談得更多的是問題,而非成績。
今天下午,全國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以下稱營養計劃)2015年視頻調度會議在教育部舉行,這個包括教育部副部長、多位地方教育部門負責人和部分地方政府負責人在內的會場,開場便通報營養計劃的實施進展,并主動披露出這一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一些地方套取、擠占、挪用專項資金,一些地方食品安全事故偶有發生,一些地方的學生食堂處于閑置和浪費狀態……
更值得一提的是,全國學生營養辦相關負責人在通報這些問題時,毫不避諱地點出了出現問題地方的“大名”:比如,套取、擠占、挪用專項資金的地方有河南省鄲城縣、湖南省邵陽縣、湖北省房縣。2014年,這些地方違規將縣城學生112899人、幼兒園(學前班)13581人,按國家試點申報中央專項補助資金8010.40萬元,占3個縣中資金總預算的39%。
此外,湖南省邵陽縣、湖北省房縣還擠占挪用576.77萬元中央專項資金用于歸還債務、教師工資福利等支出。而自2014年11月起,財政部、教育部將學生營養膳食補助標準由每生每天3元提高到了每生每天4元,河南省鄲城縣、湖南省邵陽縣、湖北省房縣未按時提高學生營養膳食標準。
食品安全事故偶有發生的有以下地區:今年5月14日,四川省汶川縣七一綿虒小學多名學生食用營養餐后身體出現不適癥狀,先后有201人到醫院接受檢查;同年9月11日,甘肅靈臺縣西屯鎮新民小學54名學生食用營養餐后,出現疑似食物中毒癥狀的事件,用餐學生全部入院治療;9月17日,云南省師宗縣大舍中學出現學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共有66名學生被送醫檢查,等等。
據中國青年報記者了解,今年暑期,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組織由國家督學、有關專家,以及全國人大代表、民主黨派人士等組成的9個督導組,對河北、山西、內蒙古、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陜西、甘肅、青海等18個省(區、市)營養計劃實施情況進行了專項督導,其目的是為推動各地進一步做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工作,確保營養改善計劃的食品安全和資金安全。
“對這些專項督導和延伸審計發現的問題,我們一方面要有正確的認識:營養計劃實施范圍廣、牽涉環節多;試點地區又普遍基礎差、底子薄,出現一些問題在所難免。發現問題正是解決問題、進一步促進工作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有問題并不可怕,怕的是對問題麻木不仁。對隱患和問題的整改一定要細之又細、嚴之又嚴,堅持食品安全底線不能破,資金安全紅線不能碰。”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當天說。
這不失為一種亮劍,向那些從孩子嘴里搶食的人亮劍。當天,教育部特意把出現問題的部分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門負責人請到會場,請他們面對鏡頭向整個教育系統做發言。
湖北省房縣教育局長周興富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在發言時,就全國學生營養辦的通報做了專門回應:針對出現的問題,當地教育局和財政局除了及時追繳個別學校違規資金外,還嚴肅追責,當地縣紀委給予1名校長行政記過處分,給予3名校長黨內警告處分,免去1名直接責任人職務并給予黨內警告處分;此外,當地教育局還給予4名校長誡勉談話并全縣通報批評,對6名鄉鎮中心學校校長進行了誡勉談話。
會議現場,河南省鄲城縣一位副縣長也在發言時就通報的問題做了分析:“一是思想認識不到位,二是教育、規劃等相關部門溝通協調不夠,三是學籍管理與營養餐管理系統沒有完全對接,四是工作主動性不強。”他還就下一步的工作打了“保票”,“從秋季開始,營養餐該享受的學生足額提供,不符合政策的一律不再享受”。
當天,劉利民分別援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副總理劉延東的話請教育部門和學校的人警鐘長鳴,“讓那些違反食品安全法的單位和人,付出他付不起的代價”,“要讓那些從孩子嘴里搶食的人身敗名裂”。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