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大河報》報道小軒(化名),今年8歲,出生時因難產導致發育較晚,今年9月份開始入學,但是沒有幾天,他就不能再上學了。由于同學家長的聯名反對,他現在只能在家。小軒的爸爸郭先生稱已經做過康復訓練,同時申請陪讀,但是家長們還是反對。對此,校方稱正在協調,至今沒有結果。
>>事件
其他家長聯名要求孩子離校
小軒因出生時難產,導致其身體各項發育遲緩。小軒在7歲時被郭先生送入學校,幾天后因小軒身體狀況還未能恢復,并不能適應學校的環境,小軒被帶到北京進行了長達一年的康復訓練。
據郭先生介紹,今年夏天,北京醫院的大夫說小軒已經能夠與人正常交流,并且具備了學習的能力,于是就再次把孩子送到學校,希望他能和正常的孩子一樣快樂成長。
今年9月初,根據學區劃分,郭先生把小軒送入了濮陽市油田第三小學一年級,但在一個多月后的一天,郭先生被小軒同學的家長攔在了學校門前,家長們稱小軒嚴重影響了自己孩子的學習,要求郭先生把孩子帶走。
“孩子剛上學時,我跟學校提出過要陪讀,班主任老師比較反對也就放棄了。孩子上學后,我和妻子每天都會在學校門前守著。”郭先生告訴記者。
令郭先生沒有想到的是,第二天,學校領導將他叫到辦公室稱,小軒同學的家長向學校遞交了聯名信,信中說小軒嚴重影響了同班學生的學習,要求小軒離開班級。萬般無奈下,郭先生將小軒領回了家。
此后,郭先生便開始在學校、老師和家長之間來回奔波,希望能夠將小軒送進學校繼續學習。
10月26日,小軒在媽媽的陪同下終于回到了學校。可就在第四天,40多名同學家長又來到學校,提出不應讓小軒在班內繼續學習,理由是孩子好動,影響了其他同學的正常學習。郭先生不得不將小軒再次帶回家中。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長告訴記者,聽自家孩子說,小軒上課不專心,好做小動作,說話不著調,有時候還會做出怪異的表情。總之,他們不希望自家孩子與其共同學習。
>>探訪
孩子說“我沒有打罵同學啊”
11月10日上午,記者見到了小軒。聊天時,小軒和正常孩子沒啥不一樣。
記者問:“想不想上學去?”小軒答:“想,我最喜歡音樂課。平時也跟小朋友一塊兒玩,我沒有打罵同學啊。”
在跟記者交流過程中,小軒雙眼透露著無奈和無辜,渴望上學的眼神在他羞怯雙眸中閃過。
副校長稱幾十人圍校門施壓
10日下午,記者跟隨郭先生來到濮陽市油田第三小學。彭副校長向郭先生表示,校長正在外出學習,最后處理結果需等到校長回來之后。
交談中記者了解到,小軒所在班級的家長曾經集體到學校抗議小軒在此上學。據介紹,先是5名家長,后來幾十人圍著校門,還扯了橫幅。后來經過協商,以擾亂教學秩序為由才將家長疏散走。
對此,郭先生表示,小軒確實有些愛動,但是自己不想因此讓兒子耽誤學業,同時也想讓孩子在集體的感染和影響中慢慢適應,進而在正常的秩序中學習和懂得規矩的重要性。
小軒的班主任因為身體原因正在住院治療,記者未能見到。不過,據彭副校長介紹,當時班主任也表示小軒在課堂上多動,給班級的管理帶來了很大的不便。
>>說法
其他家長和學校已構成侵權
小軒母親說,小軒單獨吃飯、上廁所等都能自理,她認為自己的孩子能夠入學。對此,市民袁女士接受采訪時表示,如果孩子可以生活自理,僅僅是反應遲緩,不應將孩子阻擋在門外。
濮陽市教育工作者王先生表示,適齡兒童進入學校學習,這是孩子受教育的權利,任何人不能剝奪。對學校來說,每個孩子都是平等的,要對每一個孩子敞開大門,要平等地保護孩子受教育的權利。
從事法律工作多年的李先生認為,教育機構不能因噎廢食,單純拒絕孩子入校,其他家長和學校已經構成侵權,如果孩子的家長起訴,他可以義務代理,給孩子一個應有的說法。同時,李先生建議,孩子的癥狀如果不嚴重,可以通過引導和干預來減輕。最重要的是,對這樣的孩子大家一定要多些愛心和鼓勵。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