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馬路上,不時可看到騎手開著改裝電動車、燃油助力車,隨意穿插、快速追逐,“轟隆隆”呼嘯而過。刺耳的喇叭、炫彩的車燈是二輪飆車族留給市民最大的印象。
那么,這些體驗著速度和激情的騎手們是怎樣的一個群體?福州有多少飆車黨?為何會有如此多的飆車少年?對此,本報記者進行了調查。
一飆車黨占據著機動車道,準備出發.
兩輪飆車者逾千人許多是中學生
“飆車”擾民現象已成為城市一個“老大難”問題,近日在福州市區更是引起了公憤。騎手們騎的多是非法拼裝、改裝的電動車或助力車,馬力強勁、外表酷炫、個性張揚,其中大部分沒牌、或者假牌。
林浩(化名)曾是一名騎手,有著5年的飆車史,多次在南二環、鼓山大橋瘋狂過。他說,幾年前,福州二輪飆車車隊比較少,全福州只有10多個車隊,著名的有福州雷霆車隊、福州飛狐車隊、福州烈火車隊、福州ufo車隊等,當時玩車的人并不是很多。
如今福州飆車車隊是越來越多,據一位電動車改裝市場人士的不完全統計,當前在福州,大大小小的車隊有幾十支,人數規模達到千人以上,包括福州TNT車隊、“Lamborghini FZ CLUB”車隊、福州颶風電車俱樂部、福州火狼電車俱樂部、福州BOSS電車俱樂部、福州芒果車隊、福州靈魂車隊、福州極速車隊、福州青口迅鷹車隊、福州YZB車隊、福州追風車隊、福州TX車隊等。其中YZB車隊、TX車隊以中學生為主,靈魂車隊多數是在福州工作的四川人。
發車后,燃油助力車飄著藍煙
陳飛(化名)是一名電動車改裝愛好者,從初中開始迷上改裝車。說起福州的飆車黨現象,他認為有兩種形態,一種純粹以改裝電動車為樂趣,這群人改裝的安全性較高,有自己獨立的圈子,很少擾民;另外一種以飆車擾民為興趣,純粹為了速度而改裝,多數為未成年人,改裝后的安全性低,為了飆車不顧個人安危。
記者調查發現,飆車族主要集中在兩個年齡段,即14歲到17歲和18歲到22歲,前者幾乎為學生群體,后者多為社會青年,其中男性占了90%以上。記者在走訪十幾家改裝店時,發現大部分的改裝客戶是中學生。
“飆車族幾乎是晝伏夜出,也喜歡在市區一些寬敞的主干道過過癮,其中江濱、鼓山、二環、三環成為最常去的地方,為避免引起警方和市民的關注,他們一般選擇在深夜11點至凌晨一顯身手。”林浩說。
在林浩看來,多數車隊愛上鼓山的理由,是因為鼓山彎道多、難度大,可以練習壓彎等技術,具有一定的挑戰性,而江濱路段晚上人少、車流量小,適宜練習漂移等技術。從多年前開始,鼓山和江濱備受飆車一族青睞,成了騎手們周末聚集的狂歡場所。
一少年正在練習技術
“想飛起來”追求刺激和個性
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突然巨大的轟鳴聲由遠及近,從城市街道中呼嘯而過,吵得街道兩邊居民從夢中驚醒,這便是眾多人眼中的“炸街黨”,將路過街區的市民吵得不得安寧,這是引起眾怒的最大因素。
阿成(化名),四川人,福州某車隊的隊長,初中就輟學,在晉安的一家工廠上班。阿成稱自己喜歡這種生死時速的感覺,便組建起了車隊,車隊里多數是四川、重慶人,有工廠工人、酒店廚師、餐館服務員,等等。車隊幾乎每周都會組織活動,要么刷街或炸街,要么上鼓山、鼓嶺,私下還會去酒吧、溜冰等場所聚會。
所謂的刷街,顧名思義就是騎著改裝車在大街上以極快的速度騎行。“刷街的時候很多小伙伴一起,回頭率超高的。”在阿成車隊的成員眼中,炸街更值得炫耀,因為炸街聲音巨大,更有影響力。
“以前每天的生活就是上班、下班、睡覺,那樣最無聊了,需要一種力量發泄,所以我選擇了飆車,最后迷上了它。”盡管在馬路上狂奔的時候摔過,手臂、大腿、臉部都摔傷過,甚至摔過的次數已記不清了,但是阿成還是迷戀著飆車,他說,最大的夢想是買一部重型機車,環游世界。
與阿成不同,還在臺江某中學讀高一的小江(化名),最開始完全是因為代步的需要。身邊一些的同學玩起了改裝車后,小江覺得回頭率很高,就去請教同學,然后去維修店將車子改裝,怕被學校發現,就把車子停在離學校不遠的巷子。
后來,小江也加入了學校的一個車隊,把電動車改裝成為摩托車的樣子,還在車子上安裝了模擬引擎聲響裝置和五彩繽紛的疝氣燈,啟動的時候和摩托車一樣轟鳴聲巨大。小江說,車隊經常討論改裝車,并且組織刷街或者去江濱分組比賽。
“要的就是這種與眾不同的感覺。遇交警,跑快點,警車和騎警都跟不上,如果真被逮到了,學校會取保,然后我們繼續上學。”小江說起話來振振有詞,他說車隊里一名車友的父親是某派出所民警,這名車友曾被抓過兩次,都被放行了。
在一家電動車維修店,小江向記者展示了他的改裝車,氣派和拉風,讓車子顯得很另類。他說,配件是他網上買的,拿到電動車維修點改裝。他還給記者展示了一下車子的性能,一聲巨響后,速度飛快,過三縣洲大橋,只需要幾十秒。
“這種風馳電掣的感覺,像飛起來一樣,可以把一切壓力和煩惱立刻拋到九霄云外。”小江始終認為,這種極速騎行還可以引起女同學的注意。
現場直擊:的士司機不敢追稱那是在玩命
記者走訪發現,更多的騎手選擇在周末的深夜出沒,周末幾乎成為不少二輪飆車族狂歡的時間。上周末,網友提供線索:有多個車隊將會在上三路、江濱大道和鼓山沃爾瑪集合,去某處炸街。
上周五晚7點半,記者來到師大門口蹲守,剛到5分鐘,就聽到遠處傳來引擎的轟鳴聲。幾秒的時間內,一輛全副武裝車子和戴著頭盔的騎手出現在記者的眼前,從公交車和小轎車的縫隙中穿越過去。不到半個小時,就有10多輛改裝車無視紅綠燈,穿過路口。
在路口,記者看到4個中學生模樣的騎手騎著改裝電動車停了下來,在打電話,顯然是在等人。10分鐘后,這群學生便啟動車輛,飛速開進師大,頓時消失在夜色中。記者騎著電動車尾隨而去,在師大繞了一圈,卻發現再也找不著這群中學生。
當晚8點半,記者從倉前路一路騎車到南江濱西大道,在騎行途中,時不時有改裝車從身邊飛速穿過。當記者再向前看時,車早已不見,只有轟鳴聲還在路上回蕩。一直到鼓山大橋附近,記者才看到由十幾部改裝車組成的車隊,從身旁呼嘯而過,有的車子還在秀車技,有的后面還載著小女生,不時變換騎車花樣,左右搖擺、漂移,有時騎手雙手離開車把手,記者不由得替他們捏了一把汗。
周六晚上9點半,記者在鼓山沃爾瑪門口廣場上,看到一大堆改裝車在此集合,騎手多數是中學生,不少車子后面都載了兩三個人,其中不少是女學生。大約15分鐘后,這些車子便往鼓山方向騎去,記者便攔下一輛的士,表示要追前面剛走的飆車黨,的士司機認為那是在玩命,當場拒絕了記者的要求。
“每天晚上到了9點多,就會聚集很多改裝車在廣場上,產生巨大的噪聲,嚴重影響附近廣大居民的生活。”一位路過的市民抱怨道。
根治青少年飆車需多方合力
短短幾年的時間里,福州兩輪飆車群體規模不斷擴大,到如今形成愈演愈烈之勢,引起了不少市民的擔憂。在記者采訪中,就有市民呼吁,嚴處是手段,治本是關鍵,要形成政府、社會、家庭、學校多方合力,才能徹底根治青少年飆車的行為。
針對青少年飆車的現象,昨日記者采訪了福建師范大學社會學教授謝宏忠。謝宏忠認為,除了青春期叛逆外,這些群體還有多個特點。首先,他們重視朋輩群體,這些人平時就是以結群形式交往,并且互相影響、感染、傳播,這當中有人率先做出叛逆、新奇、越軌等舉動,就很快有人跟風,變成一個群體的行為。其次,這些青少年剛好處于需要獨立、喜歡彰顯個性、標新立異、愛表現自己的年紀,對社會規范和規則、法律規章制度往往會表現出很無知。最后,這些青少年行為的養成跟所處的家庭和學校有關系。初中升高中的教育模式,具有一定的篩選性,學習成績比較好的歸到一類學校,不太理想的歸到另一類學校,不同學生對自己的要求和定位不一樣,群體之間會相互影響、相互感染。
說到如何根治,謝宏忠認為,除了執法部門查處、規勸外,學校、家庭要發揮他們的重要作用。此外,對電動車改裝的源頭,政府部門應該加大打擊力度。
福州某中學的心理老師認為,青少年飆車,家長和學校難辭其咎。不少人從小缺少來自父母的愛,為了刺激、發泄、尋找存在感,所以才迷上飆車。還有不少人由于家庭溺愛、過度放任,才會走上飆車之路。這位老師認為,無論學校還是家庭都應給他們更多的關懷,讓他們感受到溫暖。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