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網11月26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陳超) 一年前,他讀大二,靠著從父母、親戚處借得的20多萬元,他殺入股市,幾番沉浮,賺了不少。但如今,他連生活費都捉襟見肘,還欠下網絡貸款平臺近3萬元。他曾經自豪于自己的“數學頭腦”,如今卻“連課本都看不懂”。這巨大的落差間,只因近9個月里,他多年賭癮加深,癡迷網絡賭博難以自拔。
想到還在老家江西東部山村里,為養家而努力打零工的父母,想到他們和全村人對自己的期望,他多么希望這近一年來渾渾噩噩的經歷,只是“南柯一夢”。
他叫劉強(化名),23歲,福州某大學大三學生。因為自省,因為不愿他人重蹈自己的覆轍,前日,他鼓起勇氣給海都報打來電話。
【他的故事】“股神”不懼熊市 沉浮一年賺不少
在校園里的小湖邊,記者見到了劉強,他的眼里有無奈,還有絕望。
他說,自己出生在江西東部一個小山村,有一個弟弟,家境清苦,父母平時在村內打零工養家,但很重視他的學業。他首次高考,成績上了二本線,但因志愿原因未能入學,在父母支持下,他復讀后考入現在的學校。
劉強說,自己承載著整個家族、整個村莊的期望。剛入學,他學得很努力。因為從小數學好,大二期間,劉強向父母和親戚借了20多萬元進入股市,一年內賺了不少。
“賭癡” 高中染賭 如今9個月輸光20萬
劉強的父母以為,劉強品學兼優,還在讀書就能賺到錢,卻不知劉強早在高中時就染上了賭博惡習。
劉強說,讀高中時,就常光顧游戲廳玩賭博機,輸掉了大量生活費,家人只知他花錢厲害,并不知錢被他賭沒了。進入大學后,劉強仍在賭。巴西世界杯期間,他賭球輸了數千元,卻因當時股市收益大而覺得“無關痛癢”,之后還認識了一些“賭友”,在他們的推薦下,今年3月,劉強陷入了賭博網站之中。
這些賭博網站10分鐘就開彩,賭贏了下注金額能翻數十倍,劉強本就好賭,自此一發不可收拾,最初一注數百元,一晚賭贏少則千元多則上萬。最初半個月,劉強賭無不勝,賺了五六萬元,此后便以數千、上萬元下注。
直至3月中旬的一個晚上,劉強在“贏可補輸”的心理下,一晚輸光10萬元。之后,他為“回本”,將股市中的七八萬元投入賭博網站,隨即也打了水漂。在這之后,他開始借錢,但借貸所得款項也全都輸光。
“久賭必輸,久賭必輸啊!”劉強喃喃地說,本月初,他不再賭博。經計算,除去日常花銷,近9個月以來,劉強在賭博網站上輸光了股票盈利、父母和親人的積蓄、借貸所得款項共20多萬元。
“行尸走肉”痛心疾首 無勇氣向父母坦承
“最開始是向同學借、用網絡貸款,一共借到近3萬元,但很快就輸光了。”劉強痛心地說,“后來向最親的姑姑借,她一輩子省吃儉用,就存了10多萬,我一開口,她二話不說就借了5萬元給我,但還是被我輸光了。”
“我現在實在沒勇氣告訴家里實情。”劉強難過地說,“家里打來的電話,我一個都不敢接。昨天家里又打電話來,我一看號碼,嚇得心驚膽戰。弟弟發微信來,說爸媽都很想我,說我怎么這么久都沒打電話。我一看,眼淚一下就下來了。”
“巨大的壓力,讓我成了‘行尸走肉’。最難熬的一個多月里,我不上課、不睡覺,偶爾吃頓飯,平時就是躺床上不停抽煙。雖然沒想到過死,但一個人意識麻木地在宿舍樓里越走越高。”
劉強的身體越來越差,學業也一落千丈,“我最拿手的數學,不僅掛了科,我現在連課本都看不懂。”
【記者體驗】賭博網站 注冊快,花樣多
這些賭博網站如何吸引人?劉強給記者發來了幾個常去的賭博網站網址。
在一個“××天地”賭博網站上,有賭球、外圍彩票、老虎機等多種賭博方式。若想下注需先注冊賬號,只要輸入手機號和姓名,耗時不到10秒,注冊就成功了。
通過網銀、網絡第三方支付平臺等多種方式轉賬,都可為該賬號充值,之后賭徒即可下注。記者瀏覽網頁過程中,不斷有“客服咨詢”的對話框彈出,誘惑記者點擊,以便賭博網站人員進行“指導”。
網絡賭博為什么如此讓人沉迷?劉強說,這些與“時時彩”關聯的外圍賭博網站,甚至可以每分鐘開彩,“你下注的幾百元,10分鐘后可能就中彩成了幾千、幾萬元,非常刺激。幾次下來,賭心會越來越大,贏了想贏更多,輸了想翻本。因為開彩頻繁,賭徒好像‘賭紅了眼’,下注也會越來越快,金額越來越大,直到像我一樣走入絕境……”
【他的警示】 “沉迷網絡賭博的同齡人,絕不止我一個”
“沉迷網絡賭博這9個月里,通過網絡,我認識了不少同齡‘賭友’。他們現在如果不收手,早晚會走到我這一步。”
“這些人現在輸得不多,不是因為他們不敢賭,而是因為沒錢。我認識的‘賭友’中,不少人每月一拿到生活費,就拿去賭。輸光了,再到處找父母、親戚、同學借錢。如果再不改掉這個惡習,他們得到再多的錢,也會全部拿去賭光、輸光。”
“這次,我主動打電話給你們海都報,就是希望能用我自己的親身經歷,喚醒這些‘賭友’,這些執迷不悟的同齡人。”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