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會上李曉紅副部長說了啥?
十三五時期,我國教育已經進入了提高質量、優化結構和促進公平的新階段
教育部副部長 李曉紅
非常感謝各位媒體界的朋友們長期以來對教育事業發展的關注和支持。《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推進教育現代化的五年規劃,在12月28日,已經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因為有一些背景材料已經印發給大家,我簡要把規劃的相關情況向各位朋友們作介紹。
一、規劃基本背景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教育工作,“十二五”時期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教育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教育總體發展水平已經進入世界中上行列,教育公平取得重要進展,教育質量穩步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十三五”時期,我國教育已經進入了提高質量、優化結構和促進公平的新階段,這是我們教育“十三五”規劃編制的一個背景。
二、規劃編制的基本情況
按照國務院總體工作部署,規劃編制于2014年9月啟動。在編制過程中,我們把學習領會中央精神貫穿始終,緊扣重大問題深入開展研究和論證,圍繞教育的重點難點問題,通過實地調研、專題研究、網絡問計等形式,廣泛征求地方、部門、專家學者以及社會公眾的意見,做到“開門編規劃”。會同50多個中央部門,反復研究論證,數易其稿,最終形成了目前的規劃。
三、規劃主要內容
規劃共十一章,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規劃的總領。在全面總結“十二五”成就的基礎上,根據“十三五”教育改革發展面對的形勢、任務和挑戰,提出了“十三五”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和主題主線。
第二部分是主要發展任務。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集中闡述了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并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以及改革創新驅動教育發展、協調推進教育結構調整、協同營造良好育人生態、統籌推進教育開放、全面提升教育發展共享水平等六大戰略任務。
第三部分是規劃的保障措施。分別從教師隊伍建設、教育治理現代化、加強黨的領導三個方面展開,為教育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制度、投入和政治保障。
第四部分是規劃的組織實施。重點從組織領導、保障機制、監測評估、社會監督等方面對規劃實施提出了具體要求,確保規劃落實。
總之,規劃的順利實施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各位媒體界朋友一如既往地關心和支持教育改革發展,也請多提寶貴意見。
記者關心的問題,李曉紅副部長如何回答的?
加快調整人才培養結構,是教育“十三五”規劃當中一個戰略任務
中央電視臺記者:當下我們社會上存在一些人才供給和需求結構性矛盾的問題,一方面有些企業用工難,招不到合適的人才,另一方面大學生畢業以后存在就業難問題,請問教育“十三五”規劃在這方面有什么樣的政策安排?
教育部副部長 李曉紅
你的這個問題,是大家比較關注的。畢業生與社會需求的矛盾,就是人才供需的矛盾。總體來說,學校培養的人才與社會的需求還是緊密結合的,但也確實存在一些供需不完全一致的情況,解決這個矛盾就要加快調整人才培養結構,這也是教育“十三五”規劃當中一個戰略任務。
第一,加快高等教育結構調整。我們要推動一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不要全部辦成綜合性同質化的學校,這個應用型是面向社會需求的、面向各行業的,現在全國有約200所高校在進行這方面的試點。
第二,加強職業教育。中職和高職是面向社會、面向人人的教育,我們將積極推動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培養社會急需的技術技能人才。
第三,深化課程教學改革。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特別是專業教育要與自己學校的特色相結合,這在規劃中有相應的表述。
總之,我們要面向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相信通過“十三五”時期的努力,我們培養的人才一定會更好地滿足國家需求和人民需要。
十三五”時期,還要繼續大力促進教育公平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十三五”規劃當中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要促進教育的成果更好地惠及全民,在“十三五”規劃當中,有哪些具體的措施來促進教育公平?
教育部副部長 李曉紅
謝謝你的提問,這個問題是社會非常關注的,也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的。“十二五”期間,我們在促進教育公平方面還是做了很大的努力,也很有成就,在“十三五”時期,我們還要繼續大力促進教育公平。
規劃是圍繞幾個關鍵詞推進教育公平的,一是保基本,二是補短板,三是促公平。
第一個是保基本。保基本主要是保證基本公共服務教育系全覆蓋,重點是義務教育。規劃一個約束性目標是義務教育鞏固率,2015年是93%,2020年要到95%,這一定要靠各種政策來保的。
第二個是補短板。補短板是包括幾個方面,一是補區域不平衡的短板,比如說要新增資源,重點是補中西部、貧困地區、革命老區、民族和邊遠地區這些短板,一定要縮小中西部邊遠地區包括民族地區與東部發達地區的差距,包括我們還要建設一些標準化的學校。二是補齊農村地區的教育短板,對加大對農村地區的投入,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解決鄉村教師留不住等問題。三是補教育體系當中的短板,特別是針對高中階段教育尚未普及,學前教育入學率偏低的問題,采取措施加快發展。
第三個是精準扶助困難群體。一是保障貧困的困難群體的孩子們有受教育的權利。二是面向殘疾兒童、辦好特殊教育。大家也注意到了,前不久俞正聲主席專門主持政協有關會議,研究特殊教育問題,規劃也對發展特殊教育做了部署。三是要解決好社會關心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和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要把這些精準扶貧落實到位。
我相信,通過這三個方面措施,將來我們的教育將更加公平,更多地惠及我們所有的應該受教育的孩子們。
教育“十三五”規劃把教師隊伍建設特別是師德師風建設提到非常重要的位置
經濟日報記者:我們在規劃中注意到有個保障措施中提到,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我們知道,目前社會上有個別教師的師德問題產生了不良影響,所以在教育的“十三五”規劃當中,如何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教育部副部長 李曉紅
謝謝你,你提了一個非常好的問題。教育“十三五”規劃把教師隊伍建設特別是師德師風建設提到非常重要的位置。規劃第八章專章部署教師隊伍建設。與教育“十二五”規劃相比,有一個更突出的特點,就是把師德師風建設放在首位。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學術不高你怎么為師?沒有德怎么做示范?我們說要育“有德之人”,必須要有“有德之師”。我相信,各位會記憶起你在大學里面對你關心備至的幾位輔導員或者班主任,也許你會記得住很多的老師對你也是關心備至的,尤其是課講得好,德也非常好的老師。
你剛才說師德師風方面的問題,我要說的是,整體教師隊伍是好的,有問題的教師是極個別的,俗話說“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湯”。我們會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重要講話精神,采取措施,加快解決這些問題。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要采取綜合舉措,規劃第八章做了系統部署,包括加強教師教育與培訓提升教師隊伍素質,多措并舉吸引一流人才從教,等等。其中還重點強調,要建立一個師德師風考核評價體系,如果違背了師德師風,實行一票否決,不管你提職晉級,包括評長江學者、千人計劃,教師首先要看德,才能育好的人。我們規劃里面有很多具體的舉措,就是我剛才說的這幾條,這也是我們長期想致力做的。我想其他國家也是這樣,對于老師的行為、言行、品德、水平都有規范。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