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生活已經開啟大半,孩子們的寒假作業完成得如何?記者了解到,不少學生在寒假中并沒有繁重的書寫作業,而是多了很多新鮮有趣的寒假主題作業。
“我女兒今年的寒假作業是用收到的利是封制作燈籠。”家長張小鶯告訴記者,女兒特別喜歡這項作業,已經用收來的利是封做了3、4個燈籠掛在家里了。
其實早在放假前,市教育局就下發文件提倡學校多布置動手制作類和實踐類作業。而近年來,佛山各小學的假期書面作業也逐漸被“新式作業”所取代,一系列的新式寒假作業,已經進入“00后”、“05后”的學生中。
健康作業
體育鍛煉成必做
這個寒假,玫瑰小學的學生們拿到一份特別的寒假作業——綜合實踐單,實踐單分為必修和選修部分,學生可自由定制屬于自己的寒假作業。值得關注的是,所有學生都必須完成一項“硬”作業,那便是體育鍛煉。每天運動健身成為跟看書寫字一樣重要的寒假作業。
據介紹,這項體育作業對一至六年級學生均有不同的要求。一年級學生需要每天堅持運動,例如跑步、跳繩等等;六年級學生則需每天堅持運動30分鐘,可選擇跳繩、跑步、打乒乓球或仰臥起坐等項目。學生們在完成運動后須自己填寫假期陽光運動卡。
玫瑰小學校長李麗華介紹,玫瑰小學從2013年開始便將體育運動列為每日必修作業,要求家長每天督促孩子完成并做評價,每周評出若干名“陽光少年”,而今年寒假也不例外。“這也是為了讓孩子擁有健康的體魄,并從小養成鍛煉的習慣。”
對于學校在寒假安排體育作業,家長紛紛表示支持。家長羅女士告訴記者,孩子很喜歡玩電子產品,一玩就是幾個小時,經常管不住。于是羅女士還在學校布置的體育作業“加了點料”,要求她與住在附近的幾個孩子組成一個小組,以小組活動的形式完成這項作業。“女兒很喜歡,經常玩的不愿意走。”
家住南海的黃先生有一個正在讀初三的兒子,從放寒假開始,他每天都陪兒子到社區籃球場練習運球和三步上籃,備戰中考體育。黃先生說,兒子的功課基本上不用他輔導,唯獨體育作業要他參與,所以他很支持,“不僅父子倆都得到鍛煉,還能增進感情”。
年味作業
年前要打掃,過年“行花街”
貼春聯、寫春聯、買年貨……在熱鬧的春節之際,這些大人們要做的事今年也可以讓小朋友們一起分擔了。記者從佛山多個中小學了解到,寒假期間完成有關“春節民俗”實踐活動成了重要寒假“作業”。
“現在的孩子,假期作業和我們以前完全不一樣了。”女兒在玫瑰小學上二年級的李媽媽表示,今年女兒的寒假作業里,跟父母一起打掃和“逛花街”讓她印象最深刻。她認為,寒假期間,“好好過年”,也是讓孩子培養動手能力、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的好機會。
南海燈湖小學的一年級寒假作業要求學生積極參加社區活動,特別是關于春節的活動,同時,也要和家長一起了解這個傳統的春節活動。此外,還把觀看春節晚會布置成必須完成的任務。
今年,鐵軍小學的寒假作業中則繼續要求學生開展一次以“傳統民俗文化”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并完成綜合實踐卡,以圖片和文字記錄家鄉的傳統習俗、查閱相關資料。
除了找“年味”,還要回溯歷史。今年,南海實驗中學初二年級學生就拿到一份特殊的寒假作業:訪談身邊的老人,敘說1949-1997年他們印象深刻的幾個事件,做好訪談記錄,并寫下你自己的感受。
學生黃靖然對這項“口述史”的作業倍感興趣。“奶奶經常跟我說過去的事,她曾經上山下鄉做知青,我只了解過很少的一部分,所以趁著春節給奶奶做了一個訪談。”在黃靖然看來,相比閱讀書籍和觀看記錄片,訪談是一項實踐性較強的作業。“下學期就要開始學習中國現代史,結合了奶奶的一些親身經歷,我一定能夠更輕松地理解書本上的知識。”
自主設計
養成習慣學會做人也是“作業”
這個寒假,碧桂園泮浦灣學校的學生可以自己決定自己的假期作業。該校校長陳錢林介紹,學校在假前給所有學生都發了一張《寒暑假綜合素養自主作業計劃表》,表格上只作宏觀要求,學生自己設計具體作業,然后和家長討論,達成共識后執行。“計劃表不僅對學科學習有要求,也引導家長在假期關注孩子們綜合素養的自主發展。”陳錢林說。
記者看到,2-5年級的計劃表分為“健康習慣”、“做人習慣”、“學習習慣”3部分,每個部分又分為5項。表格還設置了自主評價、家長評價和班主任評價,以督促孩子認真執行自己制定的計劃。
五年級學生蔣一川已經按照計劃表執行一段時間了,他制定了“每天堅持足球訓練”、“每天使用電子產品不超過20分鐘”等各式各樣的寒假作業。蔣媽媽說,孩子自己設計的寒假作業是一份“驚喜”,不僅自己規定每天晚上十點半前睡覺,還主動提出每天閱讀全英文書籍20分鐘,執行起來也十分積極、認真。“這種開放式的寒假作業可謂量身訂做,更加有利于孩子提升自己,促進個性化發展。”
據悉,放假前,學校還提供了一節課的時間讓孩子們討論、設計自己的寒假作業以及寒假作息時間表; 而下學期開學,班主任還將組織同學們討論、交流寒假作業的心得。
點評
個性作業有利孩子素質發展
針對如此“接地氣”的新式寒假作業,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李明很是提倡。他表示,隨著佛山教改的深入,新式寒假作業的流行不僅跳脫了應試教育的束縛,也著實朝著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前進了一步。
“比如學校結合春節布置逛花街、制作燈籠等寒假作業,可以激發學生去思考自己家鄉的民俗傳統,也能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李明表示,這些作業對學生綜合素質的鍛煉,可能比書面的課程作業更加有效,也實實在在地啟發了孩子自主學習的興趣,哪怕做起來挑戰更大,學生也樂在其中。
李明建議,學校可針對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身心發育水平,對寒假作業進行整體化、系列化地設計。例如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作業布置,引導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進行適當提升,避免加重孩子的負擔。
對于學校越來越推崇孩子學習傳統習俗,佛山非遺文化中心主任關宏認為,這種對民俗文化的了解和興趣,正是當下國內孩子所需要補上的一課。“春節期間大多會舉辦一些年俗活動,正是父母帶著孩子了解一個地方的年俗特色的好機會。”關宏表示,在家里,父母可以充分利用春節這樣的傳統節日,包餛飩、貼春聯、拜長輩之類,可以讓孩子們耳濡目染年俗的魅力。
而在碧桂園泮浦灣學校校長陳錢林看來,孩子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讓孩子成長才是作業的價值。“讓孩子自主制定寒假計劃,加強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而且也能做到勞逸結合,既利身心健康,又利于提高學習效率。”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