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召開出國留學及來華留學工作發布會,會上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度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54.45萬人,與去年相比增加2.08萬人。同時,2016年共有來自205個國家和地區的442773名各類外國留學人員來華學習,比去年增加45138人。數據還顯示,我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留學輸出國和亞洲重要留學目的國。
2016出國留學人數增加2.08萬人,攻讀本科以上學歷占七成
出國留學數據顯示,2016年的出國留學總人數為54.45萬人,其中自費留學49.82萬人,國家公派3萬人,單位公派1.63萬人。與去年相比,出國留學人數增長了3.9%。這一年留學回國人數總數為43.25萬人,比去年增長了5.72%。隨著年度回國人數與出國人數的增長,兩者之間的差距呈逐漸縮小趨勢。
在地域分布方面,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留學目的國相對集中。2016年度,超九成留學人員赴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十國,其中赴英語國家的留學人員近八成(77.91%)。
從學歷層次來看,2016年度我國出國留學人員攻讀本科以上學歷占七成(本科生30.56%、碩博研究生35.51%)。
十八大以來,國家公派留學生共107005人,其中派出訪問學者44814人,占派出總人數的41.88%,博士生、碩士生和本科生62191人,占派出總人數的58.12%。
從國別分布看,面向美國、英國、加拿大等教育發達國家選派93865人,占國家公派人員總人數的87.72%。從學科分布看,國家公派出國留學人員主要選擇了國家發展建設急需的理、工、農、醫等學科。其中攻讀工科的36.54%、理科15.47%、醫科6.68%、農科3.17%,人文社科專業占38.14%。
2015年國家通過創設“未來科學家”項目,重點面向國家急需、薄弱、空白、關鍵領域,聚焦現代科技尖端、前沿領域,培養頂尖創新人才、領軍人才和大師級人才。目前,國家公派通過9大類1679個公派項目渠道選拔人才,其中一些項目包括,為配合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暨東部崛起戰略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繼續實施西部地區人才培養特別項目和地方合作項目。
另據數據統計,八成留學人員學成后選擇回國發展,其中不乏高層次人才。通過“千人計劃”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6074人,其中創業人才811人。為服務留學人員回國發展,教育部會同有關部委和地方政府舉辦“中國海外人才交流大會”、“中國海外學子遼寧創業周”、“中國留學人員南京國際交流與合作大會”等大型活動,為留學人員提供項目、人才、資金和信息的對接平臺。
從1978年到2016年底,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達458.66萬人。其中136.25萬人正在國外進行相關階段的學習和研究;322.41萬人已完成學業;265.11萬人在完成學業后選擇回國發展,占已完成學業群體的82.23%。
2016年來自205個國家和地區的40多萬留學生來華學習
來華留學的數據顯示,2016年,有442773名各類外國留學人員在我國829所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學機構中學習,比2015年增加45138人,增長比例為11.35%。
這些留學生大多來自韓國、美國、泰國、巴基斯坦、印度、俄羅斯、印度尼西亞、哈薩克斯坦、日本、越南、法國、老撾等。接受學歷教育的外國留學生總計209966人,占來華生總數的47.42%。
數據分析,近幾年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學生數量增長明顯,相較2012年,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和泰國學生數量排名分別上浮了5位、2位和1位。2016年,沿線64國在華留學生共207,746人,同比增幅達13.6%,高于各國平均增速。
來華學習的專業也打破了以漢語學習為主的格局,學科分布更加合理。2016年來華學習漢語的人數占總人數的38.2%,比2012年的53.5%下降了15.3個百分點,更多學生來華學習漢語以外專業。相比2012年,教育、理科、工科和農學學生數量顯著增加,增幅均超過100%;經濟、西醫、文學、法學、管理等學生數量增幅均超過50%;占比增長最快的學科為工科,比2012年增長了5.2個百分點。學歷生中,就讀人數最多的學科依次為西醫、工科、經濟和管理。
2016年,來華的留學生中有49022名學生享受中國政府獎學金,占在華生總數的11%。獎學金向周邊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傾斜,以服務國家戰略。
從外交布局出發,針對來華留學生,國家還設立中蒙、中坦、中埃和中印尼等13個專項獎學金。為配合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設立中美、中歐、中俄人文交流獎學金。在“一帶一路”戰略布局下,每年共向沿線國家提供1萬個新生名額;新設“絲綢之路”中國政府獎學金,通過部委合作、校企合作、省部合作模式,提供行業人才支撐。
另外鼓勵和支持高校與國家大型企業合作,開展訂單培養,為企業“走出去”提供本土化人才支撐。注重高端人才培養,設立“卓越獎學金項目”,培養發展中國家青年精英和未來領導者。
2016年,教育部啟動來華留學教育質量標準建設,著手制訂《來華留學生高等教育標準》和專業教育標準,同時鼓勵第三方行業組織制訂行業協會認證標準并開展試點認證工作,建立完善激勵、認證、評估、督查等質量保障機制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