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牧中學 林霓珊
記得兒時,我曾看過一個短片。一個剛會走路的孩子,掙開父母的手,在原野上獨自嘗試著蹣跚而行,卻不慎跌倒。他沒有哭,沒有抱怨,而是再次爬起,顛顛地奔近鏡頭。
“松開我的手,讓我自己走……”
年幼的孩子,以無數次跌倒為代價,開始了對獨立行走的第一次嘗試。
我第一天走進小學,第一堂課上,被老師提問,啞口無言,又怕又懼地站著,終于結結巴巴說了一小段話,滿心想著要挨罵了,老師卻給了我一個勝利的手勢。從那時起,我迷迷糊糊明白了什么:面對嘗試,總應該勇敢些。嘗試者不應被怪罪。
然而似乎也不太對,犯了罪的人不過也只是嘗試了什么,卻受到如此嚴厲的責罰。父親笑笑說:“嘗試了一次就應該迷途知返,那些重罰的,正是因為他們沒有在第一次嘗試中明白事理。法律已嚴禁的嘗試,就不該試。”
原來,嘗試也有好壞。也就是說,不能隨著已帶來的惡果的嘗試跳入深淵。
但無論什么嘗試,好與壞,善與惡,總會為嘗試者帶來收益,或是善果,或是經驗,我們在嘗試中成長,哪怕是失敗了也能發現:這條路不通,換一條吧。請抬頭看看眼前亮著的燈,它是愛迪生上千次嘗試的成果,他用嘗試封死了一千條路,那第一千零一條路,就是成功。
不說從呱呱墜地起,從第一個生命在地球上出現時,世界就有了“嘗試”這個詞。海洋生物走上了岸,恐龍展開雙翼飛上了天空,自然發展充溢了那么多的嘗試。
第一個輪子開始滾動,蒸汽機車拉響汽笛,人類文明探索史亦始于嘗試。
然而,嘗試亦在糾錯,進化論推翻了神創論,伽利略兩個鐵球同時落地。嘗試者一代代推翻前人的學說,誰能說,科學不在進步,不在成長?是的,一切始于嘗試,只有嘗試,才能有所長進。
提前一年,我寫了中考的作文。于我,也是一種嘗試。臨行前,母親說:“大膽寫,不論好壞,寫完它,你也長大了。”
是啊,看到曾經的作文,才發現嘗試一個比賽,一個新的主題后,我真的長大了些。未來的時光,人類、科學、我、仍有無數的嘗試。嘗試,無論成敗,何嘗不是一次成長。
把握航向,揚帆,起航,勇敢嘗試,我看見,未來的我們在彼岸微笑。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