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中學 彭佩瑤
從小就伙伴成群,身邊熱熱鬧鬧。偶爾一個人落了單,便覺得孤獨。然而,誰又能始終陪伴著我呢?最親最愛的父母也終有一日會離開,總得有獨自一人的時候。
十幾歲的我們都害怕孤單,下課去趟廁所也喜歡找人陪伴。那一日,我偶然看見了一片文章,題目極吸引我——這時,你才算是真正長大了。文中以作者的親身經歷感動我至深。
作者生病時,身旁無人陪伴。兒時輕輕撫摸著作者額頭的母親已經去世,平時親密無間的戀人此時甚至不愿給作者打一個電話。作者失望至極。但在一日又一日的個人生活中,作者覺得一個人也不錯,不用他人陪伴,病同樣會好起來。明白了這些,才算真正長大。
也許許多人年輕時都無法明白這個淺顯的道理,每個人出生時都是自己一人,沒有握著誰的手;離開人世,也是獨自一人,無法將誰帶走。
一個人又何妨?
我開始嘗試著一個人,一個人吃飯,一個人走路,一個人用眼睛靜靜履行,一個人寫信。與內心的自己對話,并沒有感到難以忍受的孤獨,相反,甚至覺得自由了許多。
我一個人走著,迎面而來的同學三五成群。他們或是驚訝,或是帶點嘲諷的語氣與我打招呼:“你怎么一個人走路?我淺淺一笑,不作答。”我嘗到了一個人的甜蜜滋味。
在某個百無聊賴的午后,我聽見阿桑讓人安定的溫柔聲音。她唱“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如果一大群人各自懷著心事,在一起也只是貌合神離。而我一個人,身心自由舒暢,自己與自己瘋狂狂歡。
回味那篇文章,只覺得作者的話語意味深長。我慶幸自己讀到了它,慶幸自己勇敢地嘗試一個人。
“這時候你才算是真正長大了”我想我的這一次嘗試,讓我成長。
身邊依然熱鬧非凡,朋友依然隨叫隨到。而我卻時時一個人安靜坐著,一個人背上包自己出發。
我背上了大包,準備踏上一次遠程旅行,身旁無良人陪伴,我相信穿越過洶涌著的人群,我必定再次蛻下稚嫩的外殼,又一次成長。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