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老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寬容。” ——余瑛
N海都教育新聞中心 俞曉娟
她是莆田擢英中學的一名初中歷史老師,從教已經7年。樸實的裝扮、干練的短發、時而靦腆的微笑,可是,一談到教學、學生,她又呈現出一種溫和又不失嚴謹的樣子。這就是省教師教學技能大賽特等獎獲得者余瑛留給記者的印象。
頭一回參加如此大型的教師教學技能大賽就獲得特等獎,余瑛老師坦言沒想到。她告訴記者,此次比賽中的課件制作環節讓她著實驚出一身“冷汗”,由于教學素材是當場提供的,不能提前準備,而比賽時間僅有短短1小時,在這過程中,面臨著素材取舍、教學思路的構思、教學重難點設置、頁面美化等各種問題,對她來說挑戰非常大,幸好最終有驚無險地闖過了。
注重讓學生享受教學過程
談到教學,余老師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她戲稱自己的教學風格是“方法論”的引導,除了突出基本知識、技能的掌握之外,更要注重讓學生享受教學過程,最后得到情感、價值觀上的升華。在她看來,不管老師采取哪種具體的教學方式,都必須服務于這個目的,才能培養出全能型的學生。就歷史學科而言,主要是培養學生自主探究、思考的能力。“當今社會知識更新換代非常快,對學生來說,思維能力的掌握遠比掌握具體的知識更重要。”余老師說,在課堂上,她常常引入情境問題,通過歷史情境的遷移,讓學生把握歷史思維并運用到現實生活中,訓練他們透過現象看到事物本質的能力。
學生犯錯,師生間訂立口頭“契約”
“在學生面前,老師要進行多重角色的扮演和轉化。教學中老師是引路人的角色,而在生活中就應該是學生的長輩、朋友。”余瑛老師對記者總結了多年來與學生互動的心得。師生之間的交流應不僅限于課堂,而要延伸到課外。她經常與學生分享自己的生活經驗、人生經驗,通過這種“現身說法”,讓學生少走一些彎路,有更開闊的眼界。
都說作為老師必須有兩把刷子,一把是“硬刷子”,一把是“軟刷子”。當學生犯錯了,老師該怎么辦呢?余老師道出了一個小秘訣。在她看來,大部分學生犯錯都是無心的,對初中學生來說,他(她)們大都處于急速發育的階段,之所以犯錯主要是出于好奇心或經驗不足,作為老師可以與學生私下來解決,這是一種良性的“隱瞞”,不一定要擴大到家長、社會,或者上升到某種社會道德層面。事后,師生間可以達成一種口頭“契約”,比如說讓學生做一件好事來彌補自己的過錯等。“作為老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寬容。”
比賽就像學生接受了一場考試
為期7天的比賽終于落下了帷幕。余老師說,這次比賽讓她成長了許多,感覺自己又像個學生一樣接受了一次考試。這次大賽不僅是對老師基本技能、基本素質的一種考核,而且對今后更好地駕馭課堂、組織好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水平也將起到更好的引導作用,可謂“滿載而歸”。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