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涵在學校的草坪上觀察蝗蟲
在福州倉山實驗小學食堂邊的草坪上,每天午飯后都會出現一個小男孩的身影——他正在捉昆蟲呢。這個小男孩剛上一年級,但已經認識很多昆蟲,知道豆娘和蜻蜓有什么不一樣,也知道蝴蝶和飛蛾的區別,他最大的愛好,就是觀察各種各樣的昆蟲。一個高年級的哥哥說,“他每次都能從草坪里抓到昆蟲。”而老師們則開玩笑說,他是校園里的“小小法布爾”。他的名字叫陳墨涵。
昆蟲知識很豐富
“墨涵你看,那里有一只蜻蜓!”一次在公園里,媽媽興奮地指著水塘邊喊。墨涵跑過去一看,告訴媽媽,“這不是蜻蜓,是豆娘!”媽媽仔細觀察,原來這“蜻蜓”真的有點不一樣:身材更“苗條”,體形也更小。墨涵開始給媽媽“科普”:蜻蜓停棲時,翅膀是平展在身體兩邊的;而豆娘停棲時,翅膀是合起來直立在背上的。
其實,這樣的有關昆蟲的小知識,墨涵知道的還真不少,比如,蟬在夏天中午的時候叫得最大聲;比如,大多數蝴蝶色彩鮮艷,在白天活動;大多數的飛蛾顏色暗淡,在晚上活動。飛蛾的觸角是毛狀的,蝴蝶的觸角像棒槌……
墨涵說,自己最喜歡的昆蟲是蝴蝶。當記者問他知道哪些蝴蝶時,他如數家珍地說出一大堆:金鳳蝶、黑眼蝶、菜粉蝶、藍鳳蝶、枯葉蝶、君主斑蝶、青鳳蝶、小灰蝶……
因為太喜歡昆蟲,墨涵還“吃過虧”。一次,他在學校抓到一只毛毛蟲,滿心歡喜地把它帶到教室里玩,結果第二天全身長滿了疹子。媽媽以此教育他:以后不要再抓毛毛蟲了。他“可憐兮兮”地問媽媽:那我以后把它放在樹葉上觀察,不用手碰可以嗎?
最愛爺爺家的菜地
墨涵的爺爺奶奶住在灣邊一帶,家里有一塊小菜地,這塊小菜地就成了墨涵捉昆蟲的樂園。每次去爺爺奶奶家,他都要到菜地里“尋寶”,哪怕是夏天的大中午也樂此不疲。腳穿小雨靴,頭戴小草帽,這是他在菜地里的“標準裝備”。
媽媽說,如果墨涵在菜地捉到了昆蟲,一定會打電話給爸爸媽媽,要求他們馬上到爺爺奶奶家看,一刻都不能等;相反,如果沒有接到電話,就說明“他的任務還沒有完成”。
在菜地里,墨涵捉過蜻蜓、沫蟬、蝗蟲、蝸牛、蝴蝶、毛毛蟲,甚至還抓過青蛙和蟾蜍。以前,抓了昆蟲他都舍不得放,現在,在爸爸媽媽的引導下,他觀察一兩個小時后,會把昆蟲放生。
爸爸媽媽很支持墨涵的愛好,為他買了不少有關昆蟲、動物的書籍和紀錄片。媽媽說,墨涵對昆蟲最初的熱愛,可能來自小時候看的一部紀錄片——《微觀世界》,他對這部描繪昆蟲世界的紀錄片如此著迷,看了二十多遍,以至于一聽到音樂,就知道會出現哪一個畫面。
墨涵如此喜歡昆蟲,以至于畫畫時畫的也全都是昆蟲。他用鉛筆畫的各種昆蟲,觀察細致入微,連昆蟲腳上、身上的絨毛也清晰可見。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