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下午,是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博士生答辯的時間。一位名叫黃祖申的學生絕對是全場的焦點——他今年75歲。4年前,黃祖申以留學生的身份申請到了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歷史系博士研究生的名額,師從著名教授陳廷湘。
今年,黃祖申完成了《國民政府空軍建設》的博士論文,順利取得學位。導師陳廷湘評價:“他的博士論文絕對是貨真價實的,盲審環節得到了專家的一致認可!”
5月23日下午,四川大學博士畢業生拍攝畢業照。穿著紅色博士服的黃祖申向校長謝和平院士毛遂自薦:“我是今年的博士畢業生,下個月滿75歲。”謝和平院士既驚訝也很開心,單獨跟他拍了一張合影。
老黃與校長謝和平
因為成都情節70歲申請讀川大博士生
作為黃祖申的博士生導師,陳廷湘教授比他年輕很多歲。于是在陳廷湘教授的口中,他叫老黃。其實,老黃到川大讀博士研究生的重要原因,是因為他的成都情節。
1943年,黃祖申出生在成都小關廟一帶,六歲時候跟隨父母去了臺灣,之后加入美國國籍。他離開成都已經快70年了,一口標準的臺灣腔和英文隨意切換,而他一口地道的四川話簡直讓人驚訝。“我的根在成都,怎么能夠忘了說家鄉話呢?”
黃祖申家境殷實,他在世界各地做了一輩子的生意,1985年的時候,他就已經掙到了1000萬美金。
說起老黃到川大讀博士還有一段淵源,他出生在空軍世家,在臺灣讀的是空軍學校。因為受家庭的影響,他對中國近代史有濃厚的興趣。“我做了一輩子生意,但是從來沒有放下過學習,到四川大學讀書之前,我在臺灣的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讀了三年書,我一個星期可以看五本。”老黃說,他還曾經在暨南大學歷史系旁聽過三個月。
“我的根在成都,所以我希望到成都念書,重溫校園生活。”老黃說,他覺得四川大學有100多年歷史,歷史底蘊厚重,再加上他知道川大的歷史學院在業界有很大的名氣,就這樣,經過臺灣四川同鄉會的介紹,老黃認識到陳廷湘教授,被陳教授的學識折服,決定要拜他為師。
其實,當黃祖申向川大申請讀博士的時候,陳廷湘教授以及四川大學都有顧慮。“畢竟這么大年齡了,我們擔心他的身體承受不了。”陳廷湘回憶道,黃祖申一聽大家擔心他的身體狀況,急了。當即給大家表演了一段功夫,以證明他的身體很棒。最終學校經過權衡,同意接受黃祖申為歷史文化學院的博士生。他主要研究中國近代史,研究方向確定為《國民黨政府空軍建設》。
“目前,中國大陸還沒有學者系統研究抗戰時期美國援助國民黨空軍建設的情況,老黃的這份研究可謂是填補這個領域的空白。”陳廷湘教授給予了如此高的評價。
老黃與導師陳廷湘
跟同學聚餐 他永遠都是買單的那個人
其實,從老黃從進入川大那天開始,就一直成為眾人矚目的對象。他的卡地亞手表,他的年齡與學生身份確實差異太大。“很多人都好奇,我這么大年齡了為什么還要出來讀博士。”老黃說,四年來,這個問題已經有無數人問過他。“一個人年齡越大,越重視修身養性,重視行為道德規范,我應該為年輕人做表率。”現在,黃祖申對唐詩三百首也能倒背如流。
老黃在學校的人緣非常好,遇到比他小50歲的同學,他也會稱呼“師兄,師姐”。而且與老黃做同學非常愉快,他經常邀請同學聚餐,而且從來都是他買單。陳廷湘教授說,讓他非常感動的是,每次上課黃祖申都會坐第一排,做筆記非常認真。在他的帶領下,有些學習懈怠的同學也不好意思了。
老黃這四年博士讀得真不容易,他的右眼青光眼非常嚴重,2013年入學的時候右眼青光眼損壞率達70%,現在的損壞率已經達97%了。據陳廷湘說,老黃在讀書期間回臺灣做過一次心臟手術,但他依然堅持查閱資料,通過郵件與老師交流。
老黃與同學在一起交流
并不輕松的博士生涯 一次掃描七八千萬單詞的英文資料
老黃花四年時間完成了博士學業,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何況他的博士論文質量還很高,陳廷湘教授說:“答辯委員會絕對沒有因為他年齡大就降低要求。何況還是盲審。”
老黃的博士讀得并不輕松,由于他研究的領域在大陸基本上還是空白,所以在大陸沒有現成的資料供他參考。他經常自己掏錢到美國,臺灣等地方查閱資料。
“我去過美國國家檔案館,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等地方查資料,經常在那邊呆兩個月,幾乎每天要花銷500塊錢美金。有一次我掃描了七八千萬英文單詞的資料帶回來研究。差不多到去年9月份,我一共花了40萬人民幣吧用不同顏色的筆標注了密密麻麻的記號。直到現在,老黃每天也要看書到凌晨一兩點才先休息。
老黃說,很多年輕人讀書,他們要趕快畢業,趕快掙錢,要成家。“我和他們不同,現在退休了,有時間,還好我有點小積蓄!”
四川求職“遭拒” 未來計劃寫書
黃祖申說,他在川大的四年求學經歷收獲很大。他主要研究國民黨時期的歷史。“我要繼續深造可能會有很大困難。但是我想我會寫書,我會找些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來完成,這也算是對社會和國家做些微薄的貢獻。”
說在今后的打算,黃祖申很幽默:“我本來很想繼續讀博士后,在四川高校中找份工作,但他們都不收我,說我太老了……”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