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9月16日報道 美媒稱,偉大的國家有偉大的貨幣。從古羅馬時代到現在的美國,帝國和超級大國鑄造的貨幣主導了貿易,發揮著巨大影響力。現在,中國也想加入其中。
彭博新聞社網站9月15日發表題為《中國人民幣期待與美元和古羅馬奧里斯金幣一樣的顯要地位》的報道稱,10月1日,中國的人民幣將加入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的行列,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籃子儲備貨幣中的一員,為擴大人民幣的全球使用范圍鋪平道路。
美國外交學會資深研究員珍妮弗·哈里斯說:“各國不能打個響指就創造出一種儲備貨幣。”她說,各國試圖創造一種儲備貨幣時,其地緣政治方面的動機往往多過經濟方面的,她強調了歐元區的緊張局面。
報道稱,就中國的情況而言,地緣政治目標很明確:提高全球影響力。從經濟學的角度看,人民幣實現全球通用將鞏固中國的金融改革,提高中國消費者的購買力。
對于全球經濟來說,減少對美元的依賴意味著更少受到美國經濟政策周期的影響,也意味著單一主導性儲備貨幣流動性需求突然增加的風險降低了。中國貿易伙伴將得益于中國家庭購買力的提升以及新一波投資的涌入。
由于人民幣是后起之秀,這樣的改變似乎還很遙遠,但中國從近年來的經濟事件中迅速獲得了經驗。
報道稱,改革初期,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為1500億美元,現在增至約11萬億美元。中國從被排斥在外的經濟體變成全球增長的引擎。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后,中國加快了全球貿易的步伐。此外,北京在2008年金融危機后的刺激措施也為世界經濟托了底。
渣打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負責人丁爽預測,人民幣在全球儲備貨幣中的份額將于5年內趕上英鎊和日元。它將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中份額第三大的貨幣。
歷史經驗顯示,要想威脅到美元的支配地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美國于1872年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但到了20世紀中葉美元的主導地位才完全確立。此后,美元一直占據最高位置,一次次擺脫日元和歐元的威脅。
報道稱,人民幣要想完全發揮潛力,中國領導人必須忍受一系列痛苦的經濟、法律和政治改革。國內金融市場依然體量小且缺乏流動性,資金流入和流出依然受到嚴格控制。該國初生的債務市場必須繼續發展,直到有足夠的債券讓儲備經理想要購買。
康奈爾大學教授埃斯瓦爾·普拉薩德說:“中國經濟實力或許增強了,但若沒有更廣泛的改革,它永遠無法贏得外國投資者的信任。”
緩慢穩定地放開人民幣更適合中國。盡管很多人擔心中國債臺高筑,不過其中一個穩定因素是,這些債務基本上都在國內。匆忙開放資本邊境會讓北京失去對資金流入流出的控制。
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教授杰弗里·弗蘭克爾說:“中國清除跨境資金流動障礙的速度慢一點更合理,即使這意味著放緩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報道稱,風險是雙向的。如果人民幣成為主要儲備貨幣,全球金融體系將更容易受到中國經濟震動的影響。也會使已導致地區鄰國易受中國的周期性波動和供應鏈變化影響的貿易聯系加深。
匯豐銀行亞洲經濟研究負責人弗雷德里克·諾伊曼說,從長期來看,中國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將給亟需激活的全球經濟帶來好處。
在提到中國購買力和投資流可能帶來的益處時,諾伊曼說:“前景是非常誘人的,有助于修復全球經濟增長不振。不過,這不會在一夜之間就發生。”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最新金融觀察 頻道推薦
-
2017年第一次現重磅信號 后市或測3140頸線2017-01-0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