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注定成為中國網貸行業濃墨重彩的監管之年。從8月24日銀監會聯合各部委發布《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有關監管部門出臺新政和方案近期成為新常態。據零壹研究院數據中心,截至2016年10月31日,監測到的P2P借貸平臺共4,763家中,正常運營的僅有1,850家,并在持續減少。預計年底正常運營的平臺將減少到1,700家左右。平臺兩級分化呈現“馬太效應”,行業加速向大平臺、正規軍集聚。
《暫行辦法》出臺近百日之際,宜人貸的第三季度財報格外引人注目。美國紐交所上市公司宜人貸的財報,因其披露數據的全面和透明,成為解讀中國互聯網金融后監管時代前景的重要參照,也牽動著相關各方對宜人貸,以致整個行業的信心。
互金行業“大浪淘沙”之際,宜人貸業績穩步增長的秘密究竟在哪里?監管政策組合拳頻出的互金行業下半場,宜人貸是否還能穩步領跑?亮麗的業績背后,以下幾項解讀或能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的方向。
交易規模穩步提高
財報顯示,2016年第三季度宜人貸促成借款總額達到56.18億人民幣,與2015年同期的25.51億人民幣相比實現了120%的增長。自成立以來,宜人貸已累計促成借款總額約257億人民幣。
在第三季度,宜人貸為17.15萬名出借人提供了理財服務,與二季度相同的是,出借行為100%通過公司的線上平臺完成。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宜人貸的投資人平均投資期限為13.2個月,遠遠超過行業1-3個月的熱銷標的區間,充分體現了宜人貸目標用戶對品牌的忠實和高度信任,也顯示出優質理財用戶更為看重投資平臺的長期穩健成長。
在借款用戶上,40.5%的借款用戶來自于線上渠道。2016年第三季度,宜人貸為9.25萬借款人促成56.18億人民幣的借款,平均借款額為6.07萬元,完全符合《暫行辦法》要求的小額分散的經營模式要求。
宜人貸三季度財報顯示收入與利潤保持健康增長態勢,持續超越華爾街預期。數據顯示,2016年三季度,宜人貸凈營收8.77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37%;凈利潤3.44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08%。
監管趨嚴的環境下,品牌和口碑對網貸行業的重要性更為突出。宜人貸作為網貸行業最早創建的品牌之一,加之“中國互金上市第一股”的桂冠,品牌影響力的紅利正在不斷釋放。此外,快速有效的借款產品創新能力也成為宜人貸擴大線上優勢的利器。2016年4月宜人貸業內首次推出公積金模式,為公積金繳存人群定制消費信用借款,上線81天就迅速破億。
責任編輯:林晗枝
- 最新金融觀察 頻道推薦
-
賈躍亭變臉:敏華控股無意投樂視 實控人個人2016-11-1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