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歷來被視做下一年宏觀經濟政策最權威的風向標之一,傳遞的政策信號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下階段的市場走勢。而隨著12月16日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落幕,2017年經濟政策也正式定下了穩字當頭、深化改革的基調。在對新一年的經濟發展要求中,會議將去年“增強持續增長動力”的表述改為“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而在改革方面,與去年單純要求“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同,本次會議指出,2017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并要求“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至此,新階段經濟政策全面起航。
穩增長
經濟下行壓力未減輕的背景下,穩增長成為了當前及未來我國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也無出其右地成為了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核心詞。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會議全文共有28處提及“穩”,包括穩中求進、穩中向好、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等表態,并明確“穩是主基調,穩是大局,在穩的前提下要在關鍵領域有所進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奮發有為”。
值得一提的是,對比去年和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可看出,在對新一年的經濟發展要求中,去年會議提出“增強持續增長動力”,今年的表述則改為“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有分析指出,“穩”字當先的宏觀政策,代表著實現經濟增長穩、就業物價穩、收入消費穩、全年走勢穩的總體目標,也意味著實現緩中趨穩、穩中蓄進、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朱之鑫表示,今年以來,經濟運行積極變化增多,前三季度GDP增速都保持在6.7%,進入三季度后工業用電量、發電量、貨運量指標都在增長,此外, 1-11月城鎮新增就業人數達1249萬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標。
為了將“穩”落到實處,會議明確將著力振興實體經濟,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擴大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同時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既要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也要注重用新技術新業態全面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而在市場營商環境方面,則要求加強引進外資工作,更好發揮外資企業對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并在市場準入、要素配置等方面創造條件,使中小微企業更好參與市場公平競爭。
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看來,我國經濟的未來增長將主要靠內部動力,因而需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情況下進行供給側改革,“產業升級需要投資,基礎設施建設需要投資,發展綠色環保經濟需要投資,拉動城鎮化還需要投資,這是中國和發達國家最大的不同,中國產業升級空間非常大”。林毅夫認為,如果當前的勢頭得以延續,實體經濟就可以保持一個合適的投資增長率,從而促進就業、推動消費增長,也能逐步實現“十三五”提出的平均6.5%的GDP增速,“一旦就業增長,住房需求就會增多,房地產庫存就會減少,這也為供給側改革創造了環境”。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擔憂,隨著多項樓市調控政策影響逐步顯現,未來房地產市場勢必降溫,這也將削減托底GDP的核心動力,明年經濟增速或將進一步下探。
此外,明年多領域的去產能進程也將提速。本次會議明確,我國將繼續推動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同時用市場、法治的辦法做好其他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去產能工作。
防泡沫
盡管會議已經為明年經濟走勢定下了穩增長的基調,但在穩定的基礎上,去泡沫任務依然嚴峻。在去除資產泡沫方面,會議指出,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決心處置一批風險點,著力防控資產泡沫,提高和改進監管能力,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我國第一次提出要抑制資產泡沫。今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時,就提出要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在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同時,注重抑制資產泡沫和防范經濟金融風險。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資產泡沫通常是指大眾投資品出現價格虛高或者不能持續高價的現象,如果出現了資產泡沫的現象,寬松的貨幣政策和信貸環境很可能會助推資產價格,加大金融風險,且不利于實體經濟的健康。
不過魯政委也指出,本次會議提出著力防控資產泡沫,并不完全意味著政策貨幣的收緊,未來一段時間內,貨幣政策依然是穩健的,而且還會繼續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但這種支持要適度,否則過猶不及。他建議稱,金融機構要把握好去杠桿的節奏,只有把高杠桿降下來,才能盡可能地去除泡沫和隱患。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表示,在今年的會議上,降低企業杠桿率是重中之重,未來我國將繼續加大對企業市場化的支持力度,支持企業債轉股,企業也需加強對自身債務杠桿的約束。
除了金融機構與企業需要降杠桿、防泡沫之外,與民生密切相關的去除房地產泡沫相關內容也在本次會議中被提及。會議指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既抑制房地產泡沫,又防止出現大起大落。
朱之鑫對此公開表示,我國要注意一二線城市房價過度攀升的勢頭,防止房市泡沫化。中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也建議稱,我國在市場監管政策上要加強住房市場的監管和整頓,規范開發銷售中介等行為,從根本上解決房地產高泡沫和高庫存并存的局面。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從今年的表態來看,房地產業的工作重心已經放在了長效機制上,去庫存、去泡沫已經不再是房地產的核心政策。去年11月,中財辦主任劉鶴在浙江調研時強調,化解房地產庫存,促進房地產業持續發展。去年12月,住建部部長陳政高指出,要推進以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為主的住房體制改革,把去庫存作為房地產工作的重點,建立購租并舉的住房制度。
促改革
不論是穩增長還是防泡沫,追根溯源離不開“改革”二字。會議認為,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雖然有周期性、總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結構性失衡,導致經濟循環不暢,必須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想辦法,努力實現供求關系新的動態均衡。
因此,如何平衡改革的“尺度”、確定改革的方向,是確定我國未來發展路徑的關鍵性因素。“中國一步一步進入改革的深水區,石頭也越來越不好摸,河也越來越不好過。”北京大學副校長李巖松更直言。對此,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給出的解答是:“要統籌把握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經濟社會可承受的程度,堅決守住金融風險、社會民生、生態環境等底線,夯實經濟社會大局穩定的根基。但另一方面,要在‘穩’的前提下在關鍵領域有所進取,確保結構調整特別是動能轉換不斷進展、有所突破。”
而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眾多改革招數中,房地產調控政策的變化無疑是民眾最關心的重要項目。具體來說,政策的中心從去庫存轉舵建立長效機制后,政府對房地產市場的干預手段勢必會出現一系列的變化。
“下階段,各級政府處理好調控政策與長效機制之間的銜接關系,實現產業結構的合理布局和公共資源的合理分配是問題關鍵。”偉業我愛我家集團副總裁胡景暉表示,多年以來,我國一直強調一手調控、一手建立長效機制,但實際上,長效機制是調控政策的一個接力者,調控的目的是給長效機制的建立爭取時間。在長效機制沒有建立起來之前,需要通過調控去抑制房價過快上漲,防止大起大落。這意味著,調控還要繼續。“如果在長效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的時候我們就盲目放松調控,那就會出現此前房價迅猛上漲的局面。”胡景暉表示。
除了房地產政策外,下階段我國改革的另一塊難啃的骨頭落到了國企改革肩上。與去年截然不同,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不僅提及并且還強化了對國企改革的要求。會議指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并要求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我們必須要改革國有企業,現在國有企業占有太多的資源,有些資源是用于套利,有時候甚至完全是被浪費的。如果能把這些資源釋放給民企,民企就可能獲得更多的創新資源。”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張維迎坦言。
“這一次,國企混改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放在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李錦則進一步分析稱,“突破口”意味著混改將優先于國企改革的其他方面,率先拿出實際行動。而之所以突出混改,主要是因為混改對營造國企市場化經營機制、促進產權多樣化、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混合所有制等具有“牽引作用”。
責任編輯:莊婷婷
- 中央全面部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2016-12-30
- 中央撥57.05億元用于2016-2017年度全國冬春救助工作2016-12-15
- 中央重磅文件嚴禁地方政府違約毀約 PPP吃定心丸2016-11-28
- 中央派出換屆風氣巡回督察組 督察15省份換屆情況2016-11-07
- 中央批準:沈曉明同志任教育部黨組副書記2016-09-23
- 尤權會見中央統戰工作調研檢查組 雷春美、高翔參加會見2016-09-22
- 中央臨時召開人大常委會會議2016-09-13
- 南平市紀委通報五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典型問題 2016-09-13
- 龍巖通報4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典型問題2016-09-13
- 民進黨4路大軍齊上陣 清洗“中央社”董事長陳國祥2016-09-13
- 最新金融觀察 頻道推薦
-
康師傅五年市值蒸發900億港幣 方便面不行了?2017-01-0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