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財富的不斷積累,信托業迎來了重塑經營模式的重大機遇。盡管資產已超18萬億元,但信托行業面臨大而不強、戰略定位模糊、風控有待加強等問題,仍使得部分機構受困于轉型之路。為此,監管部門加強制度規范和引導,助力信托業沖出迷局。
信托資產超18萬億元 部分機構轉型迷茫
經過30多年的改革發展,信托業逐步成為金融行業的第二大子業,僅次于銀行業。截至11月末,信托行業管理的信托資產余額達18.91萬億元。
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信托行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近日在2016年信托業年會上坦言,過去信托業習慣“一條腿走路”,片面強調業務的快速拓展,“規模意識”“速度情結”根深蒂固,風險管理簡單粗獷,因而屢屢陷入“大發展—大整頓”的怪圈。
“如果一個行業總是在這樣的怪圈中徘徊,那么很難說這個行業是可持續發展的。”中誠信托董事長牛立成表示,隨著融資類業務和通道類業務壓力增大,不少信托公司對于未來如何轉型、發展有些迷茫。
民生信托總裁張博介紹,目前,作為信托收入主力的地產信托,優質客戶和項目往往被銀行搶走;傳統業務之一的政信業務,因地方政府轉向以債券融資為主而有所下滑;帶動信托規模快速增長的通道業務,在激烈的“價格戰”中收益大幅收窄。
“信托行業這三大主要板塊風光不再,轉型勢在必行,但面對轉到哪、怎么轉的問題,很多信托企業沒有思考清楚。”張博說。
銀監會主席助理楊家才表示,近年來,信托行業部署“八大機制”建設,強調“八大責任”意識,樹立了信托業“正規軍”形象。“這只是解決了信托業轉換新思想的問題,接著需要解決新市場的問題。”
監管引導機構謀定方向 業務明確“楚河漢界”
對于市場問題,楊家才在信托業年會上首次提出信托“八項業務”,包括債權信托、股權信托、標品信托、同業信托、財產信托、資產證券化信托、公益信托、事務信托。
“如果信托業沒有自己耕耘的土地,那么做業務很容易 碰紅線、踩黃線 。”楊家才表示,信托公司應該在“八項業務”內探索發展路徑。
牛立成認為,這改變了原來只從信托財產形式和委托人個數的角度進行簡單分類的弊端,有利于衡量信托業務的真實風險狀況,也有利于清晰界定信托公司作為受托人所承擔的責任。
這次監管特別把“通道類業務”劃歸為同業信托類別。“以后做過橋、短融都不要偷偷摸摸,這些業務有了 名分 ,就是同業信托。”楊家才說,在同業大家庭中,信托機構可以和姓“金”的做生意,但一定要加強“穿透式”監管,不能忽視“抽屜協議”的風險。
盡管這些同業業務得到了監管認可,但資金在同業中流轉并非監管部門樂于看到的事情。尚福林強調,信托公司必須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糾正目前行業發展“脫實向虛”的苗頭,去通道、去鏈條、降杠桿,為實體經濟提供針對性強、附加值高的金融服務。
“信托機構要真正發揮 實業投行 的資源稟賦優勢,主動創新適應市場需求的業務和產品,有效搭建起資金市場和實業市場的橋梁。”尚福林說。
信托登記維護各方權益 激發市場活力
發展的保障是規范。日前,中國信托登記有限責任公司正式獲準在上海設立,在推動信托業務陽光化、規范化方面邁進了一大步。
“以往歷次信托業清理整頓的根本原因就是信托公司偏離了信托的實質,把信托業務做成了信貸業務,致使風險在信托公司體內積聚并爆發危機。”尚福林強調,信托業要下決心在體制機制上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謹慎、勤勉履行受托責任。
平安信托相關負責人認為,信托登記制度恰好可以從產品設立環節上解決信息不對稱和不當銷售問題,更好維護投資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簡單地說,這個全國唯一專營信托登記的公司,要把全國68家信托公司發行的信托產品信息、信托收益權等按要求進行登記,以便此后交易流轉,或者遭遇糾紛時舉證。
其實,日本、德國等國家早已建立以信托登記為主的信托財產公示制度。在我國,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和上海信托登記中心也已探索多年,積累了一定數據和經驗。
“建立健全信托登記制度勢在必行,設立全國性信托登記平臺也水到渠成。”中國信托登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文海興表示,將盡快開展信托登記、發行交易等業務,但這還需要進一步優化相關監管制度,加強與人民銀行、證監會等部門溝通協調。
業內人士表示,通過中國信托登記公司,18萬億元信托資產即便只有10%流轉起來,也將打造一個“萬億級”的交易市場,極大激發未來信托市場的發展。不過,這也對信托市場的安全和穩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責任編輯:莊婷婷
- 信托女子賽盧曉晴奪冠 楊濤麗石昱婷列亞季軍2016-09-04
- 福建首支慈善信托備案 媒體不能登受益人賬號2016-09-02
- 最新金融觀察 頻道推薦
-
發改委和工信部日前批復31省鹽業體制改革方案2017-01-0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