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財經研究網站Seeking Alpha專欄作者Simple Digressions撰文指出,由于商業持倉往往具有大型的資金規模,商業性投資者比起投機客往往更有影響力。因此,投資者需要密切關注商業持倉。
Digressions表示,在白銀熊市期間,商業性投資者會逐漸減持空頭頭寸,如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間期銀商業性空頭合約就從7.82萬手下降至9.92萬手;反之亦然,2015年12月至2016年8月初,期銀商業性空頭合約從7.82萬手增加至15.82萬手。
而目前的模式顯示白銀正處于熊市(或牛市中一個較強的回調)——自2016年8月起,商業性投資者一直在賣出空頭合約進行平倉。與銀市一樣,黃金也表現出了類似的模式,只不過后者更加明顯而已。
上周,期金的商業性空頭合約從7月46.39萬手削減至22.19萬手。其導致的結果便是,與金市的上一個熊市(2012-2015年)相比,目前的商業性空頭頭寸處在一個非常低的水平。Simple Digressions認為,這是金銀即將觸底的標志。若金銀價格要進一步走低,則商業性空頭頭寸應該處于高位——正如去年夏季的情況。
最后,Simple Digressions總結道,市場數據明確了商業性投資者(包括商業銀行)正在減持期金及期銀空頭頭寸這一事實;進一步講,從未平倉合約來看,黃金交易“已死”。這兩個方面的數據都意味著目前金銀市場的修正階段已接近尾聲。
不過,投資者并不能依靠COT報告與銀行參與報告來獲得可靠的短期買入或賣出信號。但對于中長期投資者而言,這兩份報告卻能發出市場情緒即將迎來重大轉變的信號。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最新金融觀察 頻道推薦
-
發改委和工信部日前批復31省鹽業體制改革方案2017-01-0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