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過黃金發展機遇”,常被認定是對天治基金“長不大”的解釋,但是被市場忽略管理層的頻繁更換,或許也是重大原因。
屋漏偏逢連陰雨。2016年,天治基金不僅旗下存續一年以上公募產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為-16.49%,整體表現欠佳,而且基金規模和份額也隨之大幅下滑。
成立已超過13年的天治基金的發展早已落后同期和后來居上的基金公司,其大股東吉林信托近年來的發展也不盡理想。
2016年6月,在天治基金成長起來的董事長趙玉彪轉任公司副董事長,董事長一職由吉林信托副總經理呂文龍接任,據悉,呂文龍此前的多數時間都在吉林,如此這番變化的原因和意圖雖不完全可知,但與公司規模和業績的表現應該不無關系。
面對規模和業績的雙降,日前天治基金相關人士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
據Wind統計,截至2016年年底,天治基金管理規模25.82億元,較去年減少了26.39億元,同比下降50.54%;規模排名第97,下滑17個位次較多,與此同時,基金總份額為30.82億份,也同比下滑了35.52%。
對此,天治基金在接受《投資者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規模的縮減主要與分紅和市場申購意愿下降有關。
“2015年產品業績表現較好,根據基金合同規定,2016年部分基金必須進行強制分紅,從而導致基金管理規模的下滑,且受市場大環境的影響,多數投資者選擇觀望并未繼續申購。”天治基金相關人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不過,近26億元的管理規模對一家成立超過13年的基金公司來講著實太少。13年過去,天治基金逐漸成為同期成立的基金公司中擁有基金只數最少、公募資產規模最小的一家,而同年成立的8家已發展到百億規模甚至超過千億。
據悉,天治基金目前旗下共有11只開放式基金,其中除了天治鑫利半年定開債A&C(債券型)為2016年12月新發的產品,其他運行均超三年。
在震蕩的2016年,除了天治天得利貨幣和天治研究驅動A有2.23%和2.76%的年化收益率,其余8只全部告負,虧損從-1.67%到-33.77%不等,平均年化收益率為-16.49%,其中五款產品下滑超過20%,天冶低碳經濟年化收益率為-33.77%,降幅較大。
“天治旗下多數產品以成長股為主,2016年成長股回調較多,受市場的連帶影響,基金收益表現一般。”上述相關人士說。
Wind數據顯示,2016年旗下表現最好的天治穩健雙盈也告負,為-1.67%。
自天治基金成立以來,新產品發行節奏很慢。例如,2007年、2010年、2012年、2014年均未有新基金問世,其中2007年和2010年皆因故被證監會暫停資格,因此錯過大牛市,即使如2015年上半年的大牛市,各基金公司紛紛爭發新產品撈金,天治基金也沒有舉動。
此外,公司產品近三年的最大回撤幅度也較大,其中,最大回撤超過40%有6款,包括天治可轉債增強、天治中國制造2025均在55%左右,天治低碳經濟更是高達61.56%。
“回撤主要與倉位控制有關,如此多的大幅回撤考驗的還是操作能力。”北京的一位資深基金觀察人士表示。
從投研來看,天治基金的多只基金只設立了一位基金經理,且多數為內部成長培養,有的是從研究員培養起,平均管理基金的年限不長。
“公司一直致力于打造一支擁有共同價值觀,有凝聚力、戰斗力和執行力的投研團隊。在團隊建設方面,天治基金采用團隊式投資者管理模式,重視梯隊建設,也致力于搭建公開化、人性化的選拔平臺,給每個員工足夠上升空間。此外,在人員考核方面,投資經理拿出一定比例的工資定投自己管理的基金,與投資者共擔風險,共享收益。”天治基金相關人士對《投資者報》記者說。
不過,董事長、總經理一職經常更換也給投資人造成了管理層不穩定的印象。根據天治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第五屆董事會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2016年6月20日起,吉林信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兼任天治基金董事、吉林銀行監事呂文龍任公司董事長,而隨公司成長起來擔任過總經理和董事長的趙玉彪則轉任公司副董事長。
但這不止是天治基金第一次高管變化,高管進進出出的這些年,天治基金也換過好幾位總經理和董事長,而趙玉彪從董事長到總經理來回切換,這位每次迎頭頂上的老將最終堅持了下來。
自2003年5月27日至2010年12月11日,趙玉彪一直擔任天治基金的專職董事長。此前,他歷任吉林信托上海證券業務部交易部經理、吉林信托上海洪山路證券營業部經理兼駐上海證券交易所出市代表、上海金路達投資公司總經理。
2010年12月11日,“國內基金史上最年輕的總經理”32歲的劉珀宏從天治基金辭職,董事長趙玉彪改任總經理,并代為履行董事長職務。
過去13年,天治基金至少經歷了4位總經理,包括首任總經理屈年增在位一年多、第二任總經理祖煜在任約五年,隨后,海富通總經理助理劉珀宏獲聘任天治第三任總經理。2011年,吉林信托前董事長高福波成為天治基金的董事長,2014年高福波辭去職務的時候,時任總經理趙玉彪又被放在董事長的位子。原本塵埃落定,2016年趙玉彪又被轉任副董事長。
盡管尚不知道趙玉彪2016年轉任副董事長的變動是又一次的內部調整,還是另有安排,在基金持有人看來,天治基金要想解決積重難返的問題,尚有很長的路要走。
責任編輯:莊婷婷
- 2020年互聯網理財規模將達17萬億2017-01-23
- 只有年終沒有獎?公募年終獎少了30% 私募下滑20%2017-01-23
- 74只創業板股新入基金“法眼”2017-01-23
- 從事藝術品經營活動要備案 違者或將面臨處罰2017-01-23
- 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成立 規劃總規模1000億元2017-01-22
- 私募2016年經歷“冰與火”考驗:規模破10萬億的背后2017-01-20
- 快遞禁寄品范圍首次明確 這些東西統統不行!2017-01-20
- 外管局:2017年我國外債規模仍將保持企穩回升態勢2017-01-19
- 創業板回暖半日漲0.15% 次新股重新活躍2017-01-19
- 恒指反彈逾7% 滬港深基金業績“一枝獨秀”2017-01-19
- 最新金融觀察 頻道推薦
-
國內奶粉銷量去年不升反降 市場份額被羊奶粉2017-01-2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