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在《中國互聯網金融安全發展報告2016》發布會上,北京市金融工作局黨組書記霍學文透露,北京政府將對互聯網金融進行“監管沙盒”模式的試驗,以位于北京房山區的“北京互聯網金融安全示范產業園”作為試驗地;此外,據其透露,北京正在打造“中金云”系統,其研發的產品之一是“金融黑匣子”,將著力于解決互聯網金融安全問題。這似乎預示著中國也將踏上金融科技“監管沙盒”之路。
“監管沙盒”試驗最早由英國金融監管部門FCA于2015年起實施,指從事金融創新的機構在確保消費者權益的前提下,按FCA特定簡化的審批程序,提交申請并取得有限授權后,允許金融科技創新機構在適用范圍內測試,FCA會對測試過程進行監控,并對情況進行評估,以判定是否給予企業正式的監管授權使其在沙盒之外推廣。
通過“沙盒”,可以使那些在現有的監管體系內無法合規運作或具有很高成本的企業能夠在監管機構的控制下實現小范圍內的真實環境測試,同時,監管機構通過沙盒測試可以更清晰地看待監管規定與金融創新的辯證關系,及時發現那些不利于創新并且損害消費者長遠利益的監管規定,從而在第一時間作出調整。
“監管沙盒”是當下全球普遍采用的方式,英國、澳大利亞、新加坡、香港等國均以“監管沙盒”模式對金融科技進行監管。金融之家(JRZJ.COM)對上述國家及地區進行的沙盒模式進行了盤點。
英國FCA首創“監管沙盒”
英國金融科技產業發展迅速,截至2014年末,英國金融科技產業規模已達200億英鎊,倫敦金融城內從事金融科技類服務的人數超過4萬人,英國也成為名副其實的“Fintech中心”。
在此背景下,英國政府專設機構支持Fintech發展,并在稅收和投資方面給予初創企業適當優惠,并且創造有助于Fintech行業創新的環境。英國FCA設立了創新項目(ProjectInnovate),并增設創新中心(InnovationHub),為創新企業提供與監管對接、幫助取得有限授權等各種支持。FCA還為金融科技企業的各類創新活動提供以下服務和支持:提供直接的幫助、為企業打開國際市場或國外企業進入英國市場提供幫助、為金融科技企業提供咨詢服務協助企業達到合規門檻、實施沙盒項目,并于2015年設立“監管沙盒”。
“監管沙盒”就是為金融科技、新金融等新興業態提供“監管實驗區”,支持初創企業發展。“監管沙盒”以實驗的方式,創造了一個“安全區域”(safeplace),適當放松參與實驗的創新產品和服務的監管約束,激發創新活力。具體來看,首先,FCA對擬參與“監管沙盒”的企業進行篩選,篩選的條件包括企業的規模、產品是否具有創新性、創新的產品或服務能否促進消費者福利的提升等。其次,FCA根據擬參與企業測試的創新產品和服務選取合適的消費者,并要求擬參與企業設定消費者保護計劃,包括適當的賠償等。最后,在篩選條件合格的前提下,FCA允許參與實驗的企業向客戶推出創新產品和服務,測試期一般為3-6個月。FCA將根據測試的結果進行監管政策的制定或完善,在促進Fintech等新興業態發展的同時,防范金融風險。
據FCA工作人員介紹,截至2016年11月,FCA已經累計收到69份沙盒測試申請,其中24家通過了初步審核,有18家很快就可以開始測試。第二批的開放申請也將很快實現。從實驗時間上看,FCA稱取決于項目本身,不過一般在6個月左右,意味著到2017年年中,我們將有望看到第一批沙盒實驗項目結束實驗期,有一些將被公開推向市場,相應地,FCA也極有可能修訂一批監管規則。
新加坡“監管沙盒”讓金融科技“Just do it”
為建設“智慧國家”,推進Fintech發展,新加坡政府先后推出多項鼓勵措施:
2015年8月在新加坡金管局(MAS)下設立金融科技和創新團隊,并在FTIG內建立支付與技術方案、技術基礎建設和技術創新實驗室三個辦公室。投入2.25億新元推動《金融領域科技和創新計劃》,鼓勵全球金融業在新加坡建立創新和研發中心,全面支持地區金融業發展。
2016年5月由新加坡創新機構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聯合設立金融科技署來管理金融科技業務并為創新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
2016年6月提出了“監管沙盒”(Regulatory Sandbox),只要任何在沙盒中注冊的Fintech公司,允許在事先報備的情況下,從事和目前法律法規有所沖突的業務。并且即使以后被官方終止相關業務,也不會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通過這種“沙盒”機制,能夠讓政府在可控范圍內,進行多種金融創新,并且也能夠讓創業者放心
嘗試各種相關的創新業務。同時滿足創新要求較高的實時性,并且避免失敗風險。“監管沙盒”能夠將風險保持在可控范圍內,降低了創新的風險性。
金融管理局負責人就公開表示他們非常歡迎各類金融創新,即使和目前法律法規有所沖突,只要預先備案并且在他們指導下展開業務即可,Just Do It。
澳大利亞“監管沙盒”可無證上崗
澳財長莫里森(ScottMorrison)2016年3月21日發布聲明表示,聯邦政府將批準澳大利亞證券和投資委員會(the Australian Securities and Investment Commision,簡稱“ASIC”)成立并管理“監管沙盒”,使處于試驗階段的金融科技公司也能夠應對監管風險,從而降低上市的成本和時間。
2016年12月14日,ASIC發布指導文件,允許符合條件的金融科技公司在向ASIC備案之后,無需持有金融服務或信貸許可證即可測試特定業務。
ASIC的金融科技公司許可證豁免是獨特的。這樣做能夠允許符合要求的企業在通知監管者之后,在未進行單獨申請的情況下開始進行商業應用測試。金融科技公司和初創公司現在已經比以往擁有更多面向消費者的測試其創新性金融服務和信貸服務的渠道。在此之前,他們必須在承擔許多監管成本之后,才能開始經營一家公司。ASIC的金融科技公司許可證豁免規定反映出我們對金融服務領域創新工作的支持。同時,也注重確保對創新性產品和服務予以的適當監管和對消費者的保護。
香港推“監管沙盒”鞏固Fintech樞紐地位
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2916年9月6日出席財資市場峰會時表示,將成立金融科技創新中心并推出“監管沙盒”(sandbox),力圖提高香港的金融科技(FinTech)樞紐地位。
金管局將與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ASTRI)合作設立金融科技創新中心,協助金融機構進行金融科技實驗及認證,并在實驗過程中給予產品修正意見,以加快推出市場應用的速度。
“監管沙盒”則將給予FinTech公司一定的特殊監管豁免權,以鼓勵創新金融服務。試行階段,金管局會對部分監管要求作彈性處理,例如測試、第三者認證要求等,但服務仍將受監管條例約束,當產品全面推出時必須符合所有監管要求。
中國的“監管沙盒”
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已進入白熱化狀態,印尼、泰國等國也先后宣布將要推出“監管沙盒”促進本國金融科技行業發展,在金融科技發展浪潮中,中國還走在探索的路上。2016年以來,國內多位互聯網金融學者也曾呼吁中國借鑒“監管沙盒”模式。
此次北京市政府對互聯網金融進行“監管沙盒”模式的試驗,并打造“北京互聯網金融安全示范產業園”作為試驗地,聚焦于三類事業,第一是高端技術、安全技術的研發;第二是行業標準的制訂;第三是聚集頂尖企業。
這必將會是中國推行“監管沙盒”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畢竟金融科技的浪潮已經席卷各地,主要探索總比被動接受的好,監管與創新需要達到一種動態平衡。
責任編輯:莊婷婷
- 集聚全球創新資源我國科技企業“走出去”亮點頻現2017-03-02
- 報告顯示:中國涌現131家“獨角獸”企業2017-03-02
- 國際投資者“用腳投票”買入中國 防控金融風險成首要任務2017-03-02
- 實業”+“雙創”龍文制造“龍抬頭”2017-03-01
-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漳州算法2017-02-28
- 央行高官三篇重磅文章勾勒出了貨幣政策的全景圖2017-02-28
- 央行領導連發3篇重磅文章:反復強調何謂穩健中性2017-02-28
- 劉士余講話背后:這些投資地雷你千萬別踩!2017-02-28
- 央行研究局局長徐忠:全面理解穩健中性貨幣政策2017-02-28
- 西安交大少年班復試再創新 計算機測試考生潛質2017-02-27
- 最新金融觀察 頻道推薦
-
春節后開工率提高 中國2月PMI延續穩中有升態2017-03-0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