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兩會”在京舉行,外匯管制問題再次引發關注。
3月3日,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主席傅軍提議,減少外匯管制,讓中國企業能走出去。傅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現在企業“走出去”遇到的一個瓶頸就是外匯受到嚴格管制,“經過艱苦談判贏來的一個個優質投資項目,企業卻因外匯管制無法按期付款履約,最終坐失國際并購良機”。
其實在業內看來,這種擔憂似乎有點多余。早在一年前,外匯局就曾辟謠,稱中國不走資本管制的老路。只不過,這幾年海外并購愈演愈烈,以致亂象層出,最終監管層不得不“出手”規范。
投資界梳理發現,自2016年4月以來,國家外匯監管部門出臺了一系列的外匯管理政策,核心內容主要為“寬進嚴出”,尤其是2016年12月30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被媒體稱為“史上最嚴外匯管控”。
如今,三個月過去了,“新規”漸漸發威,跨境投資者慢慢感受到了一股“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壓迫感。
2017年海外并購將減一半
“外匯管控”尚未出臺時,中國資本“出海”是一幅熱火朝天的景象。
其中,中企海外“買買買”令人咋舌。清科私募通顯示,2016年中企海外并購共完成交易237起,同比增長6.8%,披露交易金額案例數187起,涉及交易金額5,230.21億元,同比增長170%。在已完成的交易中,多項海外并購紀錄被刷新,比如海航通過天海投資收購英邁刷新中企在美規模最大IT類并購,巨人網絡完成對playtika的收購,創造中企在以色列最大規模并購紀錄。
而PE機構的表現也不遑多讓。據投資界(微信ID:pedaily2012)不完全統計,2016年中國PE機構參與的跨境收購包括:36億美元收購美國打印機公司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27.5億美元收購荷蘭制造商NXP公司的標準產品部門,以及6億美元收購挪威瀏覽器公司Opera Software的部分消費者業務,包括瀏覽器和應用程序運營等。AVCJ數據顯示,中國PE機構海外收購規模首次超過海外PE公司在亞洲的收購規模。
這一系列高調的“出手”,自然引來了監管層的注意。
2016年7月,由于未得到國內監管部門的批準,中國財團以12.4億美元全盤收購挪威瀏覽器公司Opera Software宣告失敗。這個中國財團主要由金磚資本管理公司領頭,成員包括北京昆侖萬維與奇虎360。作為替代,中國財團最后同意了一個較小的交易方案——以6億美元的價格,收購Opera的部分消費者業務。
2017年開始,中資海外收購受挫案例更是接踵而來。
春節剛過,中國金屬制造企業安徽鑫科新材料公司對Midnight Investments L.P.80%出資權的收購案被叫停了。據稱被停的原因在于上交所要求交易對方進一步提供關于此次收購的補充資料,但是交易對方沒能配合,這也讓重組存在一定不確定性,因此鑫科材料最終無奈決定終止重組。
接著2月23日,睿康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通過香港全資孫公司SURE LEAD HOLDINGS LIMITED對外投資,擬收購美國影視公司A&T
51.013%的股權,包括其擁有的Millennium(以下簡稱:千禧年影業)100%的電影片庫和商標。但目前有消息傳出,雖然睿康集團和千禧年影業已經簽訂了合同,但監管機構嚴格的管控似乎讓收購陷入困局。
此前,黑石集團董事總經理、大中華區主席張利平預計,2017年跨境并購交易或減至上年度的一半,“由于外匯管制,中國海外兼并交易將處于停頓或被無限期延遲,引起大量違約。”
海外“購房夢”破碎
“外匯管控”趨緊,除了財團受挫,個人跨境投資者也未能幸免。
2017年3月9日,碧桂園位于馬來西亞的城市森林項目被爆出暫停國內銷售的消息,引發關注。盡管碧桂園方面表示,此次銷售暫停主要是展廳升級改造原因,但外界普遍認為,當中涉及到外匯管制問題。
碧桂園在馬來西亞的森林城市項目,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美元(約合6879億元人民幣),開發周期長達20年。項目由碧桂園控股公司和馬來西亞企業Esplande Danga共同投資,雙方分別占股60%和40%。
據了解,該項目主要客戶均來自中國大陸。過去的一年,碧桂園在國內為森林城市作了超大規模的宣傳,營銷費用超過10億元,甚至在全國各地的三四線城市,都能看到“森林城市”營銷廣告。
2016年,森林城市項目共計完成了180億元的銷售金額,但2017年,由于受到“外匯管控”的影響,國內投資者購買海外物業的活動受到了抑制。
2016年12月31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突然發布公告,規定自2017年1月1日起,大額現金交易超過5萬要報告,而且跨境轉賬20萬也要報告,個人購買美元須明確填寫購匯用途,并聲明不會將外匯用于購買境外房地產或投資相關的保險產品,亦不得將個人額度借與他人使用。
如有違反,將被列入“關注名單”,且個人當年及之后兩年不享有個人便利化額度,同時須接受反洗錢調查。業內普遍認為,這些規定極具“針對性”,將增加個人向境外轉移資金的難度。
資本出海將迎“持久戰”
“一攬子”計劃實施下來,監管層看到了滿意的效果。
據外管局公布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直接投資項首次出現年度凈流出,此外,中國外匯占款1月繼續下滑,以連續下滑達15個月;另外,截至2017年1月末,中國外匯儲備余額降至29982.04億美元,創2011年2月以來的近六年最低水平,為連續七個月下降。
但在2017年1月份,中國跨境資金流出壓力明顯開始緩解了,其中銀行結售匯逆差192億美元,環比和同比分別下降59%和65%。
3月7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了2月外匯儲備規模,我國外匯儲備重回“3萬億”。在過去兩年多的時間,外匯儲備已經消耗了近1萬億美元,減少了25%,此次是連續下跌7個月后首次回升。
有報道稱,這表明國家的2016年下半年以來收緊外匯管理“卓有成效”。
去年年底至今,多部委連續發聲并采取行動,表示支持繼續正常的海外投資,但將加強投資真實性的審核。外匯局資本項目管理司司長郭松日前在兩會上接受新華社采訪時稱,外匯局支持真實合規的對外投資,但對虛假投資肯定會采取高壓態勢。
這一系列動作釋放出一個很明顯的信號,對于海外投資的監管將由寬松到趨緊,由偏形式性審查到偏實質性審查。這些舉措無疑有利于規范海外投資,但也增加了海外并購的難度,投資海外需要面對各方面的審查,包括外匯來源、實際投資真實性等。
我們也發現,很多之前可以通過備案順利出境投資的企業,現在所面臨的審查期大大延長了。這或許是一個警鐘,未來無論是企業還是PE,一旦“出海”,所面臨的恐怕將是一場“持久戰”。
責任編輯:莊婷婷
- 天使、A輪、B輪、VC、PE……估值方法大全2017-02-08
- 輕小說業界也難過作家講述腰斬是多么痛的領悟2017-02-07
- 中國企業全球豪買不止 前9個月海外并購超1700億美元2016-10-17
- 復活!法爾考回到法甲發威 進球又當上隊長2016-09-19
- 強臺風“馬勒卡”在華東沿海發威 多地拉響風暴潮警報2016-09-18
- 福州:車牌自動識別系統“發威” 黑車接連被“網住”2016-08-31
- 最新金融觀察 頻道推薦
-
2月國內鋼材出口量創3年新低 國內市場風險陡2017-03-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