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首個國家PPP示范項目日前完成采購程序,正式落地實施。至此,全國PPP已簽約落地項目覆蓋了全國30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全國PPP入庫項目累計投資額超過16萬億元。而隨著PPP項目規模的不斷擴大,記者從發改委等部門了解到,未來對PPP項目的制度規范將成為工作的主要內容,推進市場主體作用、防范風險等都將成為關注重點。
根據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6月末,全國PPP入庫項目超過13000個,累計投資額超過16萬億元。其中,已簽約落地項目超過2000個,投資額超過3萬億元,落地率超過34%,比上月落地率提高0.2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在PPP項目的快速推進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例如,地方政府將PPP作為一種單純的融資工具、施工企業不具備運營資質等。這些問題導致了PPP模式“收益共享、風險共擔”原則被違背,造成PPP項目異化、走偏,出現了很多變相融資等不規范現象。
對此,財政部、發改委等部門連續出臺各類文件,對各級地方政府各種違法違規舉債融資行為進行監督和引導。財政部日前召開了進一步推進PPP規范發展工作座談會,明確將進一步推進PPP規范發展。財政部PPP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副部長史耀斌表示,一些地方政府通過PPP、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變相舉借債務,導致債務規模增長較快,債務率甚至超過了警戒線,形成潛在的風險觸發點。未來將加大對違法違規舉債擔保行為的監督懲處力度,嚴控PPP項目過程中各種違規行為。
民生金融智庫高級研究員朱振鑫日前表示,這些問題的出現,源于中國的PPP模式仍處于發展初期,部分政府和社會資本觀念尚未完全轉變,對PPP模式理解不夠全面、不太正確。從最近密集出臺的PPP政策不難看出,各級政府已經重視了這個問題。
日前,作為我國PPP領域的第一部立法性文件,由國務院法制辦會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起草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條例(征求意見稿)》開始公開征求意見。其中,對于債務風險的防范等成為重要內容。
對此,有專家表示,未來必須擺正PPP的功能定位,推廣PPP模式是要推動公共服務領域供給側改革,引入市場機制和資源,提升管理能力,促進公共服務提質增效,而不是單純地解決融資問題。因此,必須要加強市場機制在PPP項目中的主要作用,更加關注PPP質量防止泛化。
責任編輯:莊婷婷
- 閩加快推進“多證合一”改革 10月前將“十八證合一”2017-08-03
- 漳州市環境保護工作推進會召開 部署下階段工作2017-08-03
- 財政部:當前PPP存四方面問題 將建監督問責體系2017-08-03
- 新西蘭政府移民新政調整搖擺 兩頭不討好2017-08-02
- 澳洲簽證改革 新移民設“考察期”永居前沒福利2017-08-01
- 互聯網家裝管理亟待加強 多家知名企業陷投訴風波2017-07-31
- 韓民眾青瓦臺附近冒雨集會 抗議部署薩德 韓國民眾為何反對薩德?2017-07-31
- 韓政府對薩德問題連續“變臉”令民眾不安 執政黨被批“業余”2017-07-31
- 美新任駐日大使威廉召開首次記者會 提美軍基地問題2017-07-31
- 英媒支招:激發孩子潛能 思維與行為均需培養2017-07-28
- 最新金融觀察 頻道推薦
-
治金融、穩房產……下半年中國經濟要干6件大2017-08-0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