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3日,湖湘大地驕陽似火,在湖南省新化縣洋溪鎮老舊的會議室,幾十個人已把不大的空間坐的滿滿當當,屋外烈日酷暑,屋內電風扇嘎吱嘎吱高速運轉,上下不停擺動的蒲扇煽不走大家的熱情和期盼。中國光大集團派駐的第一書記湯道財帶著慣有的樸實笑容邁入了內屋,已過50的他,個子不高、白發不少,黝黑的皮膚似乎迅速拉進了彼此的距離,他搓了搓了手掌,與初次見面的縣、鎮和村干部握手、自我介紹。經過簡短的歡迎、見面后,村里迎來了央企派駐的扶貧第一書記,大家眼里有了朝向未來的光。往后的五年,湯道財同志先后赴光大集團定點扶貧縣新化縣洋溪鎮山聯村、六竹村、精化村、雙星村、油溪鄉東方紅村任第一書記,積極開展黨建扶助、水災救助、愛心慰問、道路修建等扶貧工作,五年來,解決了村民生產、生活中的多個歷史難題,帶領群眾走向幸福生活的康莊大道。
產業扶貧做對頭脫貧致富有奔頭
2015年至2016年,湯道財同志擔任洋溪鎮山聯村、六竹村、精華村第一書記期間,投入各項扶貧資金200萬元,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購種苗,興建油茶林基礎、中藥材基地,開發油茶林、經果林、中藥材等1500畝,修建欄舍、倉庫等房屋大力發展養殖業,成立養殖合作社,依托養殖大戶興建養殖基地,共計幫助180戶、320人脫貧。
2017年湯道財至新化縣洋溪鎮雙星村擔任扶貧第一書記,雙星村地廣山地多,可耕種的農田很少,在田間走訪時,湯道財發現老一輩村民一直有種植、采挖中藥材的豐富經驗。在前期精準識別、統計分析致貧原因的基礎上,湯道財又組織大家多次商量、入戶調查摸底,了解村民的意愿,并多次與承包土地的2家公司負責人積極協調、詳談細節、簽訂合同,為貧困村民爭取最大利益。在水果、楠木、靈芝、牡丹和黃精種植期間,因為種植品種成熟、收獲、見效時間較長,為穩定鞏固扶貧效果,湯道財以光大集團產業幫扶資金96萬元作為股金,代表村里的貧困村民入股二個基地,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為大家爭取平常在基地務工的權利,解決當地就業難題,增加日常收入,并可在每年享受到分紅,這期間光大集團共計投入資金280萬元,幫助90戶、210人實現脫貧。
“湯農民”架起“連心橋”
湯道財在駐村多年的時間里,大部分時間吃、住在村里,早已融入當地農民朋友的日常生產和生活,不管男女老幼、走到哪里,大家見面都親切叫一聲“湯大哥”,湯道財總會很靦腆的搖搖頭,自詡“湯農民”。任職期間,大家很愿意把家長里短的那些煩心事講給“湯農民”聽,其中一條長達5公里的羊腸九曲道路成為村民口中談及最多的隱痛。在與大家拉家常、擺龍門、走訪過程中,“湯農民”的腦海里對如何攻克交通不便困難、打通村里與外界溝通有了點子和明確計劃步驟。
“湯農民”及時與光大集團取得聯系,集團高度重視并且大力支持,投入140萬把村里的水毀橋梁、連組砂石路、河堤等基礎設施進行修復和修建。“湯農民”為確保實效和提高效率,長期駐扎施工現場,假期無休、風雨無阻,協調矛盾、處理臨時事務、監督進度。伴隨著村里百姓逐漸展開的笑容,村里的“連心橋”“ 便民路”和所有項目終于在約定的時間內如期完工。
待到山花爛漫時 他在叢中笑
多年的駐村扶貧,讓雙星村留守兒童話中的“湯爺爺”,鎮里和縣里的工作人員稱呼中“農民書記”,自己口中的“湯農民”和大家成為了朋友和家人。多年來,湯道財奔波在扶貧第一線,花甲之年不知疲倦,發動村民自籌資金和勞動力解決了山聯村12戶、45人一直沒有干凈自來水的問題;為山聯村引進了有線電視和互聯網,解決了全村信息不暢、文化生活欠缺問題;多次與縣政府有關部門協調、溝通,配合村里申請,為5個貧困戶爭取了危房改造資金補助;2016年三個村遭受嚴重水災,積極聯系光大集團在第一時間特事特批、下撥災后重建專項資金;積極聯系光大集團駐湘企業為三個村的9位特困家庭、貧困學生將捐獻善款等等。村里的每個山頭里,鮮艷的山花應該都記著這位掏過雞窩爬過樹、下過田間睡過路的“湯農民”質樸笑容。
如今,53歲的“湯農民”兩鬢也已微微發白,但問及扶貧感受,只有一句“最是深情放不下”。2018年底,“湯農民”掛職所在的雙星村已經全部實現整村脫貧出列,形成了旅游、養殖和種植為特色的產業經濟,村民過上了好日子。2019年,“湯農民”又主動請纓延期,赴新化縣油溪東方紅村繼續擔任第一書記,開啟又一段扶貧征程。
- 光大銀行獲中國銀行業社會責任百佳獎項2020-08-05
- 一個扶貧老兵的“第三戰場”——記光大銀行昆明分行工會副主席、“全國金融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閻士坤2020-08-04
- 抗洪戰斗“急行軍”中的光大銀行身影2020-07-30
- 最新金融觀察 頻道推薦
-
這幾萬億元的“錢”,怎么來?怎么花?2020-08-0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