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工廠有一天在大火中化為灰燼,第二天早上企業新聞頭條就是各銀行爭相向可口可樂貸款”,1923年入主可樂的傳奇董事長羅伯特·伍德魯夫的名言,終于有人信服。
無論此次風言如何傳出并病毒式傳播,也無論來自加多寶的反黑官宣是否遲滯了一步,有一點毋庸置疑,在2016年的初冬,投資者第一次動搖了信念。
加多寶方面大幅削減營銷費用恐怕是不爭之實。而與此同時,廣藥版王老吉的年度銷售費用(其中品推費用占據大頭)卻高達36.25億元,此消彼長。至于連續訴訟失利多少也折損了擁躉的士氣。
更麻煩的是,從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到康師傅、娃哈哈,從傳統碳酸飲料到僅有十年歷史的茶飲,進入2014年后均明顯露出疲態。
洗發水、化妝品、方便面直至飲料,作為日用快消品伴隨消費形態急速轉型,整個市場正步入更新迭代加速期,一方面是老品牌份額不斷遭到侵蝕,一方面是新品牌連續推陳出新。
僅就飲料市場而言,小茗同學、茶π甚至娃哈哈宗公主力推的調制果蔬紛紛成為新貴,忙于防守又獨沽一味的加多寶會否一夜大廈傾?
是的,消費者可以最短時間內將平凡的辣條捧為仙品,那么他們也可以同樣的理由把曾經的至愛視作棄婦。
一個理想的利基市場得具備如下條件:具備足夠規模和購買力,成本可控利潤可觀;相當長時間內具有持續的發展潛力;強大的競爭對手對這一市場不屑一顧;公司已建立良好的聲譽,足以憑此抵擋后續冒出的強力競爭者。
縱觀中國涼茶市場二十年發展歷程,前十五年間,是時的王老吉幾乎做對了一切。沒錯,Niche還可以表述為“恰當的”。然而自2011年開始針對品牌歸屬權展開和深入的訴訟連續劇,使得這一市場呈現一個特殊的狀態—不斷加大的營銷費用只為了置對手于死地以達成一家獨大,而對應的整個市場擴大速度卻在放緩,主力企業毛利和凈利均出現下滑。
想知已占據45%左右份額的廣藥王老吉凈利如何嗎?5.03%至6.49%之間。
王老吉對于白云山乃至廣藥的意義已是舉足輕重,不只是營收權重高達43%,源源不斷的現金流更是其拓展大南藥、大商業和大醫療的保障,畢竟后三者至今雷聲大雨點小且得培養。但一旦陷入了執念,那么廣藥方面在付出巨大又不能將加多寶KO倒完勝后,企業戰略將會出現重大偏差。
不妨看看白云山A三季報吧:總營收155.43億元,同比僅升3.14%;凈利方面是10.56億元,同比升10.04%。顯然,營收增長乏力,與王老吉涼茶在既有份額下再上臺階愈發困難有關。利潤增長不是挺可觀嗎?那再翻看半年報吧,個中一處關節頗有推敲必要。2016年上半年白云山A的營業利潤為8.86億元,同比減少0.7億元,但報告期內營業外收入增長了1.4億元,由此半年報歸屬股東凈利為8.32億元,同比增長7.3%。也就是說,如果沒有“營業外收入”的救駕,那么該上市公司的利潤已呈負增長。
有分析人士戲言,假設“營業外收入”包括訴訟加多寶成功獲得賠償,那正是那位該死的冤家幫的大忙。一路殺至風神廟卻在此處得著正果,多少有些黑色幽默。
至于加多寶,就涼茶領域而言守住200億至250億年營業額當算萬幸,早期一年凈落袋40億元純收益的風光再也難現。既然所有核心法律糾紛均已敗北,那么轉戰新市場似乎成為必然。有消息稱,該公司已與澳洲企業聯手進軍兒童牛奶品類,只消營銷渠道尚在,還有東山再起的可能。
有兩個改革之于加多寶值得關注。在多家自有工廠線投產后,該公司已從一家輕資產企業轉變為重資產公司,玩法已是千里之外。其次,該公司試圖與國企背景的北控戰略合作乃至允諾對方持有重要股份,并謀求于香港上市。這當然是吸取教訓之舉,不過也意味著新變數的開始。
喝口涼茶,讓我們等待下一出劇目。
責任編輯:林晗枝
- 最新金融活動 頻道推薦
-
熱點城市密集出臺三年住宅供地計劃 京滬廣深2016-11-1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