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進步對保險業影響的逐步加深,“保險科技”已成為行業“熱詞”。從數字驅動到產業顛覆,從智能化應用到行業監管……各種觀點不斷涌現。北京保險研究院作為保監會打造的支持保險業改革和發展的高端智庫,通過對“保險科技”及其深遠影響的全局性、前瞻性分析與思考,也形成了一系列觀點,并將于近期召開以《風險變異——保險生態的科技重構邏輯》為主題的大會。
一、保險科技創新及應用需隨時與監管規則和監管邏輯“對表”。
保險科技產品的開發以及保險科技的孵化創新,必須以吃透保險監管規則為前提。由于具有顛覆傳統保險模式的潛力,保險科技現今已在全球廣受追捧。但須謹記,金融運行的重中之重就是風險防控,科技創新必須遵循監管規則以及規則背后的底層邏輯,特別是像保險這樣擔負社會保險保障職能的工具,風控是第一位的,要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保險科技將革新保險產品和服務,提升效率并有效降低運營成本。然而創新必然帶來對傳統保險模式、既有監管規則的挑戰,也會產生新的風險。任何創新都不能挑戰監管的本質,不能背離金融安全與穩定、消費者權益保護等初衷,而應與相應的監管規則和監管邏輯“對表”。從國際經驗來看,美國的監管環境相對嚴格,創業者和投資者為了提高利潤率,需要在市場營銷和監管合規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而英國在促進創新方面則相對積極,推出了“監管沙盒”機制,該機制允許創業公司在一個真實的環境中去實踐其創新產品、服務以及商業模式,而監管機構則可以根據創新模式在沙盒中的表現,對監管規則進行調整,使監管與時俱進,同時防范系統性風險的爆發。
而監管規則和監管邏輯的制定和建立也應不斷完善。隨著市場上保險科技企業隊伍的不斷壯大,從監管角度首先要對其加強了解和區分,方可有的放矢。根據對于整個保險產業價值鏈的沖擊程度,我們可將保險科技企業進行四個層面的分類:首先是市場支持者,即那些支持、補充現存市場參與者或者產品的企業。通過對消費流程的創新來提升保險服務的效率和質量,實現更優的消費體驗。他們對于價值鏈的沖擊很小;其次是電子中介平臺,他們主要通過信息整合來提供中介服務,在當前的保險科技市場上比重較大,對整體產業價值鏈具有一定的影響;第三是真正的顛覆者,即那些去中介化的保險科技企業。雖然目前在市場上為數不多,但他們對價值鏈的影響和沖擊潛力是巨大的;最后是金融創新企業,他們處于更廣泛的金融領域,對保險價值鏈的沖擊很難準確估量,但是很可能成為現存業務模式的變革者。針對不同類別的科技企業,我們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以便對其給整個行業帶來的沖擊采取更有針對性的規則制定及防范措施。
二、加強保險信息化重大基礎工程建設,提升保險監管“穿透”能力,依靠科學技術手段擴大監管能力和監管半徑,為保險科技創新和應用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
從國際經驗,我們可以看到,科技創新既要適應監管,同時也在推動著監管的發展。作為發展中的保險大國,我國保險監管既要包容創新,鼓勵用保險科技促進生態重構升級,也應根據保險生態的發展變革,不斷優化完善并動態調整規則,逐步在監管與創新之間建立一種相互信任、可持續、可執行的合規評估機制。事實上,保險科技對于監管本身也是提升效率、增強能力的有力手段。
建設以電子帳戶為核心的統一信息共享平臺這一保險信息化建設重大基礎工程,就是用科技手段提升監管能力的重要體現。
電子賬戶是以消費者為單位,記錄保險消費者的身份信息及與其相關的保單信息的總賬戶,它歸集了保險消費者在不同保險公司擁有權益(包括所有權——消費者為投保人,索賠權——消費者為被保險人,受益權——消費者為受益人)的保單信息,用于保險消費者查詢與自身相關的所有保單信息,并能逐步實現在線投保、保費繳納、進行保全服務、理賠查詢、領取保險金、投資理財等。
從電子帳戶建設的內容上可以看出,電子帳戶將成為保險用戶信息歸集的核心,通過這一核心不但能為客戶提供更完善、更便捷的服務,對于監管部門,通過客戶端全方位的信息歸集,更能提升監管能力、防范金融風險、確保金融安全。
以電子帳戶為核心的保險統一信息平臺的建立,將建立數據分析與監測預警系統,為各級監管部門提供數據服務,提升監管部門掌握數據的時效性、準確性和靈活性,支持監管現代化轉型。
穿透式監管就是透過金融產品的表面形態,看清金融業務和行為的實質,將資金來源、中間環節與最終投向穿透連接起來,按照“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甄別金融業務和行為的性質,根據產品功能、業務性質和法律屬性明確監管主體和適用規則,對金融機構的業務和行為實施全流程監管。電子帳戶的建立,則可以從最終客戶端實時采集真實數據,從客戶端驗證保險機構的報表與數據,是監管機構實施穿透式監管的有力工具。
三、建立跟蹤保險科技進步的學術組織、論壇或其他形式的專職機構,應對保險科技創新及應用帶來的系列問題。
從國際來看,美國為營造一個更有利科技創新的環境,30多個州的保險監管機構共同發起成立了一支“創新科技特別小組”,該小組將致力于填補陳舊的監管條例與快速發展的保險科技之間的缺口。這支特別小組的目標很明確:1、孵化創新;2、鼓勵保險科技以及傳統保險公司與州監管部門多多合作;3、在保證消費者利益的前提下,促進市場競爭發展。
從國內金融領域來看,銀行業領先一步,已于2017年5月成立“金融科技(FinTech)委員會” ,旨在加強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規劃和統籌協調。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科技委員會將組織深入研究金融科技發展對貨幣政策、金融市場、金融穩定、支付清算等領域的影響,切實做好中國金融科技發展戰略規劃與政策指引。另外,銀監會早在2013年就已組織銀行業金融機構和銀行業信息科技外包服務企業共同發起設立了銀行業信息科技外包服務合作組織,通過建立銀行業信息科技外包風險聯合監督平臺,開展對高集中度、重點外包服務的持續性風險監控與防范。
鑒于科技創新對保險業愈發深入的影響,我國保險業也應緊盯科技發展步伐,以國際國內經驗為參考,建立相關學術組織或論壇機構,對保險領域的科技發展進行跟蹤及應用前瞻,并為監管提供有力的改革建議。
責任編輯:莊婷婷
- 全面深化自貿區改革的制度創新2017-07-12
- 中國自貿試驗區 探索發展新空間2017-07-12
- 自貿區喜訊:上半年廈門口岸保稅航油突破七萬噸2017-07-12
- 福建保監局多措并舉助力自貿區發展2017-07-11
- 新華社再評王者榮耀:暴露游戲行業野蠻生長的痛點2017-07-11
- 行業收入大比拼:金融IT長期領先 教育文體看漲2017-07-11
- 轉型升級 泉州7家新型研發機構入選首批省級方陣2017-07-10
- 龍巖上杭在全省率先實施健康扶貧保險 破解因病致貧2017-07-08
- 高校科研人員離崗創業工資照發創業失敗可回原崗位2017-07-07
- 稅務創新助力平潭發展 還將推出十項創新舉措2017-07-06
- 最新保險新聞 頻道推薦
-
第五屆“政協委員看金融”走進在榕保險機構2017-07-1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