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部門日前發布《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要求理財產品打破剛性兌付,這也意味著保本保收益的理財產品將退出歷史舞臺。自此之后,居民還能放心理財嗎?
對于普通居民來說,目前5%左右的銀行理財一直被認為是安全的。以前經常會在銀行營業廳聽到理財推銷人員說,保本保收益,穩賺不賠。
但這種場面以后怕是見不到了。根據資管新規,金融機構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時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出現兌付困難時,金融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墊資兌付。
這就是說,買者自負風險。投資者購買的任何理財產品,都要自己承擔投資失敗帶來的損失。這就需要投資者多了解理財相關知識,多了解產品細節,增強自己的甄別能力,盡量選適合自己的靠譜產品。
有人可能覺得,原來機構承擔風險,投資者不用操心就可以穩賺不賠不挺好嘛。
實際上,風險一定存在,機構出現損失的窟窿就需要拿新錢去補,也就是“拆東墻補西墻”,最后,所有的“墻”都會倒掉,必然會有更多投資者受損失。
“資管新規有利于保護投資者資金安全。”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資管新規的核心是打破剛兌、破除多層嵌套與禁止資金池模式,清理理財亂象,降低分級杠桿,讓資管業務回歸主動管理本源。
銀行理財沒那么安全了,那天弘余額寶這樣的貨幣基金也變得不安全了嗎?
且不說“打破剛兌”是對包括貨基在內的所有理財產品的要求,在資管新規之下,貨幣基金和短期理財也會發生大變化。
根據新規,金融機構對資產管理產品應當實行凈值化管理;金融機構應當強化資產管理產品久期管理,封閉式資產管理產品期限不得低于90天。
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月底,貨幣市場基金約7.8億元。“從目前的發展趨勢看,未來貨基的收益率或許還將下降。”聯訊證券董事總經理李奇霖說。
那還有沒有收益穩定的投資品?
有的,比如銀行定期存款。李奇霖說,如果實現利率市場化,定期存款的利率還有可能比現在更高,到時也不失為一種可以投資的、收益穩定的“理財產品”。
責任編輯:陳旭雯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2018銀行儲蓄利率是多少 最新銀行儲蓄利率表一覽2018-04-03
- 中老年人如何選理財產品?2018-01-23
- 調查:臺灣退休族“財務自由度”不及格2017-08-03
- 荷蘭的金錢觀教育:孩子出生后 就給辦銀行卡2017-07-21
- 網貸投資參與者漸多 需提防看似正確的投資邏輯2017-07-14
- 商務部:個別網貸平臺虛構項目 非法從事集資理財2017-04-25
- 假理財背后的真危機 民生銀行飛單案內幕曝光2017-04-21
- “新客專屬”成理財市場新寵 收益率高但選擇少2017-04-19
- 國美旗下4家P2P合規待考 被指涉嫌為關聯企業融資2017-04-10
- 理財投資之銀行理財和互聯網理財哪個有優勢2017-03-21
- 最新保險新聞 頻道推薦
-
浙商財險新煩惱:新業務被停信用保證險遭嚴監2018-05-1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