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新聞
-
2016-08-16
近日,東南網《直通屏山》收到不少網友的反映,稱“政府主導型的融資平臺”泉州中鼎在線,自今年6月開始,所有到期標的全部逾期,導致2100萬元左右的資金無法正常返回給投資者。網友質疑,既然是政府入股,為何沒有承擔起相應的責任?
-
2016-08-15
等待數月后,財產險終于迎來了產品自主注冊制。北京商報記者從保監會獲悉,自今日起,財險領域將正式啟用備案產品自主注冊改革,未來,自主注冊平臺對財險公司提交的注冊材料進行自動審核、實時注冊。
-
2016-08-15
A股上市保險公司8月陸續發布半年報,此前已發布公告的保險公司均預計業績出現不同程度下滑。分析人士認為,保險行業上半年總體呈現快速發展態勢,在市場收益率整體下行的趨勢下,保險產品優勢凸顯,今年壽險保費收入積極向好。
-
2016-08-15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8月12日在例行發布會上表示,目前兩地證券監管部門、深交所、港交所等部門正在密切合作,并已成立了專門的工作小組協調推進相關準備工作,“深港通”將在相關規則、技術準備就緒后,在今年擇機開通。
-
2016-08-15
國內第一只大數據基金誕生至今已過了兩年多。目前市場上以大數據為主題的基金達到了20只,今年又有7只新基金在名稱中嵌入了“大數據”字樣,但與誕生之初的喧鬧場面不同,如今的大數據基金市場已逐漸降溫。相較2015年的爆發式增長,大數據基金似乎陷入“瓶頸”。
-
2016-08-11
隨著資產荒愈演愈烈,萬億規模的銀行委外資金為公募基金帶來一幅新的發展圖景。但在委外業務的競技場上,并非所有公募都能獲得垂青。一些基金公司或靠自身優勢提前布局, 或靠股東資源,借助委外業務實現了自身跨越式發展。
-
2016-08-11
近期市場呈現出結構性行情,但在投資者的謹慎預期下,市場風險偏好持續下行,分級B價格表現不及凈值,再度陷入“杠桿失靈”的尷尬境遇。
-
2016-08-09
今年以來,理財市場利率持續走低,6月份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已下降至3.78%,4%收益率的定期開放債券成為市場稀缺品。
-
2016-08-09
盡管7月開局如期上演了“吃飯”行情,但月末的大跌重創“中小創”,讓基金基本不賺錢。多家公司旗下基金扎堆重倉tmt、新能源汽車等板塊,在7月的行情中虧損明顯,如長盛、東吳、國聯安、國海富蘭克林等。而消費類基金整體領跑。
-
2016-08-08
資管行業業績為王,即使在權益類基金遭遇發行寒冬之際,業績好的量化產品并不愁賣。量化對沖產品因其穩定的業績表現,尤其受到機構客戶青睞,成為銀行委外資金、企業客戶的標準配置。
-
2016-08-05
數據顯示,截止二季度末,中長期純債債基的總資產為4975億,較一季度末增加233億,超過二級債基2190億和一級債基1672億元的資產總和。在這樣的背景下,基金也加大在這一塊的“投入”。
-
2016-08-05
基金業協會近日向各基金公司發布《關于就〈關于保本基金的指導意見(修訂稿)〉征求意見的通知》,新規抬高了保本基金門檻,保本基金發行受限或成稀缺資源。業內人士預計,未來保本基金的年化收益率也隨之下降。
-
2016-08-03
7月份,公募基金高管頻繁變更,多達6家公募基金總經理陸續易主。據記者統計,7月份,鑫元基金、先鋒基金、國泰基金、光大保德信基金、華富基金、萬家基金等6家基金公司總經理發生變更,出現年內高管變更新高潮。
-
2016-08-03
近一年來,隨著財富管理預期的改變,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從以前無人問津的“冷飯”被炒成“香餑餑”,甚至是一票難求。
-
2016-08-02
2016年公募基金二季報近日全部發布完畢,在公募基金整體盈利767.30億元、77家基金公司在二季度實現扭虧為盈的大背景下,中郵基金連續兩個季度虧損,上半年累計虧損77.59億元,成為上半年虧損金額最高的基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