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浪金融曝光臺收到李先生對于郵儲銀行“變相賣保險致其遭受損失”的投訴。
李先生稱,2011年2月8日,其母親去郵儲銀行秭歸屈原路支行辦理定期存款,在明確告知柜員不買保險的情況下,柜員向其推薦了另一款產品,郵儲的柜員稱這款產品綜合收益不低于定期存款收益,6年到期后便可直接支取。
“出于對于銀行的信任,我母親將45000元存了進去,辦理完之后柜員給了憑證和保險單,看到保險單之后,我母親明確地和柜員說不要保險,柜員卻稱保險是買這款產品附帶送的”,李先生對新浪金融曝光臺講道。
“近日這款產品到期,我母親銀行取錢時才發現這是一份保險產品。我查詢之后,發現這份產品6年的綜合收益僅有7096元,收益比定期少了5000多元,此后聯系郵儲銀行秭歸屈原路支行行長,該行長卻說最近這款產品投資收益不高,平平安安就是最好的收益”,李先生有些不解,“為什么柜員推薦這份產品的時候只強調收益不強調風險呢?”
李先生對新浪財經表示,銀行柜員夸大宣傳、私自為儲戶購買保險產品明顯是一種欺騙行為,郵儲柜員的誤導,使其母親6年下來得到的收益低于銀行同期定存,這些損失理應由郵儲銀行進行賠償。
投訴人提供的資料
李先生提供的資料顯示,其母親于2011年2月8日購買的是一款郵儲銀行代銷的中國人壽的產品,名為“國壽鴻盈兩全保險(分紅型)”,保險期間為6年,交費方式為躉交。保險業務收費憑證顯示,為李先生母親辦理業務的為郵儲的柜員周某。新浪金融曝光臺撥打中國人壽客服電話,確認此保險單屬于中國人壽旗下的一款分紅產品。
此外,新浪金融曝光臺多次撥打郵儲銀行秭歸屈原路支行行長的電話,皆被拒接。而據李先生所說,其母親仍然在與該行交涉此事,該支行行長現在稱分紅少是保險公司的事,不關銀行的事。
儲戶“存單變保單”的案例已不計其數,銀行工作人員為了提高業績,以“抽獎贈送、高收益、無風險”等噱頭變相賣保險的做法更是常見。
新浪金融曝光臺去年所收到的投訴數據顯示,“被忽悠”的對象大多為老人以及不懂理財知識的市民,他們幾乎不翻閱自己所購買的理財產品的合同,在推銷人員大肆介紹之后就匆匆購買。這些儲戶出于對銀行的信任,忽視了高收益產品同樣帶來的是高風險。
新浪金融曝光臺將持續關注此事。
責任編輯:莊婷婷
- 卡里莫名多4.9萬大媽坐立不安 銀行稱不會有錯后又稱工作失誤2017-03-01
- 朱婷率瓦基弗3-1奪歐冠6連勝 小組第一進六強賽2017-03-01
- 中國建設銀行正式落戶印尼 加快國際化轉型發展2017-02-28
- 滬深兩市窄幅震蕩滬指漲0.13% 鋼鐵板塊領跌2017-02-28
- 網貸存管“搶生意”新網銀行接入20家網貸平臺2017-02-27
- 定存新“玩法”可獲更高收益2017-02-24
- 春節后銀行理財收益率普降多數回落至4%2017-02-24
- 憑聲紋也能取款 在榕銀行無卡取款方式已增至5種2017-02-23
- 央行定向降準考核例行公事 新設緩沖墊減少補繳準沖擊2017-02-22
- 昨日約10只次新股盤中跌停 次新股迎來黑色星期一2017-02-21
- 最新銀行新聞 頻道推薦
-
人民幣中間價報6.8606 貶值50點創逾兩周最低2017-03-0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