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部署做好未來5-10年的慢性病防治工作,降低疾病負擔,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壽命,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據新華社2月14日報道,《規劃》指出,要堅持正確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為核心,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動力,以控制慢性病危險因素、建設健康支持性環境為重點,以健康促進和健康管理為手段,提升全民健康素質,降低高危人群發病風險,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減少可預防的慢性病發病、死亡和殘疾,促進全生命周期健康,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規劃》強調,要堅持統籌協調、共建共享、預防為主、分類指導的原則,完善政府主導、部門協作、動員社會、全民參與的慢性病綜合防治機制,建立自我為主、人際互助、社會支持、政府指導的健康管理模式。《規劃》將降低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作為核心目標,提出到2020年和2025年,力爭30-70歲人群因心腦血管疾病、癌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和糖尿病導致的過早死亡率分別較2015年降低10%和20%,并提出了16項具體工作指標。
《規劃》根據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點環節,提出八項策略措施。一是加強健康教育,提升全民健康素質。開展慢性病防治全民教育,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發揮中醫治未病優勢。二是實施早診早治,降低高危人群發病風險。促進慢性病早期發現,開展個性化健康干預。三是強化規范診療,提高治療效果。優先將慢性病患者納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范圍,落實分級診療制度,提高診療服務質量。四是促進醫防協同,實現全流程健康管理。推進慢性病防、治、管整體融合發展,建立健康管理長效工作機制。五是完善保障政策,切實減輕群眾就醫負擔。完善醫保和救助政策,保障藥品生產供應。發揮中醫藥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六是控制危險因素,營造健康支持性環境。建設健康的生產生活環境,完善政策環境,推動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創新發展。七是統籌社會資源,創新驅動健康服務業發展。動員社會力量開展防治服務,促進醫養融合發展,推動互聯網創新成果應用。八是增強科技支撐,促進監測評價和研發創新。完善監測評估體系,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適宜技術應用。
《規劃》要求,各地區要將慢性病防治作為健康中國建設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點內容,納入地方重要民生工程,強化組織實施。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落實規劃重點任務,形成慢性病防治工作合力。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2023健康中國發展大會在京舉辦 共建共享全民健康2023-07-20
- 海峽影視季項目推介會在廈門舉辦2023-06-20
- 世界無煙日|“三手煙”:你易忽視的健康隱患2023-06-01
- 最新主管部門 頻道推薦
-
省金融監管局召開半年工作調度會暨“三爭”行2023-08-0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