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資管行業經歷了洗禮與重塑,金融監管組織構架的大幅調整和《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資管新規”)的正式落地,給百萬億規模的資產管理行業帶來巨變。與此同時,金融業對外開放進一步提速,內資資管正式接軌國際競爭,資管行業面臨全新發展。
22日,由中國證券報、中國財富研究院、星石投資聯合編著的《2018年中國資產管理行業報告:回歸本源與對外開放,大資管時代再啟航》(簡稱“2018資管報告”)出版。 2018資管報告指出,由于對新的監管框架市場預期充分,資管市場規模保持穩定。目前資管總規模約124.03萬億元(銀行理財規模截至2018年5月,其他截止2018年6月),較2017年底略微有回落。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在為書作序時認為,站在新起點,資產管理行業應致力于建設有利于長期資本形成的多層次有機生態。首先要建立完善統一的法律制度體系和監管規則;其次,要推動稅收遞延型個人養老金制度全面落地;最后,應當在《基金法》框架下制定大類資產配置管理辦法,構建“基礎資產—投資工具—大類資產配置”三層有機架構,形成主業清晰、專業規范、優勢互補的制度設計。另外,開放是資產管理行業發展的一大抓手。
中國財富傳媒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總裁葛瑋表示,當下金融機構的“資產荒”與廣大投資者的“理財荒”的矛盾更加突出。資管機構提升自身能力,要專注于投資效能建設。我國資本市場并非充分有效市場,仍然有著創造超額收益的機會,關鍵在于必須有高水準的投資效能。
在星石投資看來,過去資管行業內存在著大量的“偽”資管產品,事實上形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不公平競爭環境,也積累了極大的金融風險。刮骨療毒、去偽存真后,2019年大資管將迎來真正意義的大時代。大資管的“大”,絕不是僅指規模大,更多樣的產品、更多元的參與者才是名副其實的大資管;也絕不是金融系統空轉的自繁榮,而必須回歸資管本質、服務實體經濟。
此外,參與機構表示,養老金第三支柱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多方助力。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稱,雖然養老目標基金的推出為個人養老開啟了新篇章,但養老目標基金未鎖定投資期限。要想鎖定“日期”,需以立法形式給予一定稅收優惠。政府可以借助稅收政策加以引導,讓廣大民眾的投資行為更加長期化。
華夏基金認為,借鑒海外經驗,第三支柱建設一般是制度先行。制度的核心在于保護投資者權益,監管第三支柱的有效運行,從而鼓勵投資者參與到第三支柱當中。泰達宏利基金也稱,從海外公共、補充養老基金配置趨勢看,養老金配置中權益類資產和另類資產的配置比例在逐漸提升。
責任編輯:胡君毓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中國商人和導游在泰經商務工 搶奪泰國人工作?中使館回應2023-08-01
- 美方稱將向臺灣提供3.45億美元軍事援助 國防部:堅決反對2023-08-01
- 成都大運會上演“中國式浪漫” 網友:我們都是一家人!2023-08-01
- 最新主管部門 頻道推薦
-
省金融監管局召開半年工作調度會暨“三爭”行2023-08-0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