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產業振興離不開金融支持。近年來,我國大力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創新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加快建設農村金融基礎設施,農村地區金融服務覆蓋面、可得性、滿意度不斷提升。但也應看到,我國農村金融發展仍面臨著中小金融機構供給不足、服務“三農”和小微企業的金融機構較少、農村地區以及貧困人口融資難等諸多矛盾和問題。提升金融服務鄉村產業振興的能力和效果,關鍵在于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立金融服務鄉村產業振興的長效機制。
優化農村金融機構體系。農村金融機構網點少、業務占比低是金融服務鄉村產業振興的短板。優化農村金融機構體系,應堅持擴大金融機構增量、提升存量金融機構服務水平雙向發力。在擴大增量方面,大力發展普惠金融,積極發展村鎮銀行等多形式農村金融機構;探索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穩妥開展農民合作社內部資金互助試點;發展天使投資等新興金融業態,加大對處于初創期的鄉村小微企業融資支持。在提升存量方面,應推動傳統商業銀行建立普惠金融事業部、小微支行和社區支行,增加“三農”業務比重;發揮好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的積極作用,對農村交通運輸、農田水利、農村飲水、農村物流、寬帶網絡等基礎設施項目提供有針對性的中長期信貸支持;發揮好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的主力軍作用,拓展金融服務鄉村產業振興的廣度和深度。
優化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目前,金融機構向農村地區提供信貸產品時,普遍要求提供抵押擔保且產品和服務單一,難以滿足鄉村產業振興需要。應引導金融機構創新產品和服務,針對鄉村產業振興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提供個性化、差異化、定制化精準服務。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金融科技手段,優化信貸流程和信用評價模型,提高貸款發放效率和服務便利度。推出有針對性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有效滿足貧困戶在生產、創業、就業等方面的合理融資需求。鼓勵針對農業生產面臨的自然風險、市場風險較高等問題創新農業保險產品,為現代農業發展保駕護航。還應結合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對“兩權”抵押貸款試點、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貸款試點的經驗予以總結推廣,提升農村地區市場主體的融資能力。
優化金融風險防控體系。金融支持鄉村產業振興是金融支持現代農業發展的延續和深化,也是各類金融資源優化組合,進入新發展領域、服務新發展模式的創新實踐,面臨的難度大、不確定性高,容易形成新的風險點,必須把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放在首要位置。應聚焦涉農領域風險識別難問題,建立覆蓋廣泛的風險監測識別網絡,促進金融風險識別排查與農村綜合治理工作互聯互動,精準識別各類潛在風險隱患;聚焦鄉村振興重點產業,優化金融機構內部管理機制,特別是在抵質押物認定、融資期限設計、金融產品定價等方面加強創新,提高金融支持鄉村產業發展的安全性和針對性;聚焦鄉村地區金融風險燃點低、規模小、傳導快的特點,建立健全風險應急處置機制,對各類“小問題”早糾正、早化解,避免久拖成疾、擴散蔓延。
優化縣域金融生態環境。縣域是鄉村產業振興的主戰場,也是逃廢銀行債務、非法集資等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多發易發區域。引導金融資源流入鄉村,要聚焦縣域金融供給任務重和金融生態脆弱的雙重特點,著力疏通金融供給渠道,大力優化金融生態環境。應把商業可持續和風險可控作為金融支持鄉村產業振興的基本原則,從嚴查處各類惡意逃廢金融機構債務、騙取金融資源等行為;健全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和司法審理程序,提高金融領域相關案件的審理效率。著力加強縣域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在金融科技應用、機構網點布局、金融機具布設、金融知識普及、金融政策宣傳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提高鄉村地區對金融資源的吸引力。
(作者為青島大學黨委書記、山東大學省級新型智庫“區域金融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 人民日報 》( 2019年10月31日 09 版)
責任編輯:胡君毓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福建:金融服務“三爭”,動力十足2023-06-19
- 福建古田:銀行業保險業聚焦新市民金融服務2023-06-15
- 泉州:“政銀企”對接活動今年要辦100場2023-05-09
- 最新主管部門 頻道推薦
-
省金融監管局召開半年工作調度會暨“三爭”行2023-08-0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