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對長三角地區的重點任務和共同關注的前瞻性、綜合性、戰略性問題,開展聯合調研、聯動民主監督
以聯動的形式跳出行政邊界,不僅可以發現自身的問題,還可以發現長三角地區一些突出的共性問題。在這個基礎上提出一些對策和建議,可以更好地解決問題
2018年6月20日,位于上海市北京西路860號的市政協大院,迎來了一批“不同尋常”的客人。
江蘇省政協主席黃莉新、浙江省政協主席葛慧君、安徽省政協主席張昌爾分別帶隊來滬,他們與“東道主”——上海市政協主席董云虎一起,承擔兩項任務:一是召開第一次長三角地區政協主席聯席會議,二是共同簽訂《關于建立長三角地區政協聯動機制的協議》。
根據這份協議,長三角三省一市政協建立起了聯動機制,圍繞中央關于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戰略部署,對長三角地區的重點任務和共同關注的前瞻性、綜合性、戰略性問題,開展聯合調研、聯動民主監督。
一年多來,隨著聯動機制的建立,人民政協協調關系的優勢得到充分激發,長三角地區政協之間的合作形式越來越多、內容也越來越豐富,政協聯動正為這個區域的一體化發展貢獻著新的智慧和力量。
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
“建議加大環境信息共享平臺區域間、部門間數據整合力度,拓展數據研究分析及趨勢研判等功能……”11月20日,第三次長三角地區政協主席聯席會議在安徽省合肥市舉行。會上,這份長三角地區政協“長三角區域污染防治協作機制落實情況”聯動民主監督總報告擺在了與會者的面前。
這是繼去年滬蘇浙皖三省一市政協建立地區政協聯動機制之后,四地政協之間又一次“集體行動”的成果。
“三省一市政協要立足各自智力和組織優勢,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搭建跨區域協商平臺和團結協作、聯合聯動平臺。”董云虎認為,四地政協之間組織機制化的相互交流,能夠帶動長三角區域內各黨派各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的交流交往,廣泛凝聚各方共識,從而形成推動一體化發展的強大合力。
政協主席聯席會議發揮議事謀劃、統籌協調作用,政協秘書長工作會議發揮服務保障作用,各地政協委員開展聯合調研、聯動民主監督……建立一年多來,長三角地區政協聯動機制的成效已初步顯現。
三省一市政協圍繞“科技創新圈建設”和“促進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兩個主題進行了兩次聯合調研,形成了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總報告;連續兩年組成聯合民主監督調研組圍繞“長三角區域污染防治協作機制落實情況”,先后前往安徽、江蘇、浙江、上海調研,行程達十余個市縣,在今年的第三次聯席會議上,聯合調研總報告和聯動民主監督總報告分別被審議通過。
而這些合作的成果,都上報各省市黨委、政府作決策參考,同時以提案、大會發言、社情民意等形式報送全國政協。
跨省聯動解決突出共性問題
“跨省聯動機制的建立,是政協民主監督工作的一大突破。”在上海市政協常委、人口環境資源建設委員會主任陸月星看來,省級政協的工作都以區域為邊界,但在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以聯動的形式跳出行政邊界,不僅可以發現自身的問題,還可以發現長三角地區一些突出的共性問題。“拿生態環境保護來說,三省一市水相連、氣相通、土相接,個性問題多半都是共性問題,在這個基礎上提出一些對策和建議,可以更好地解決問題。”陸月星說。
2018年,江蘇省政協牽頭制定了長三角地區政協聯動民主監督的實施方案,根據方案,三省一市政協分別組織政協委員在本地區開展民主監督,之后又組織四地政協委員集體赴各地開展民主監督調研,并針對區域水源地保護、臨界地區污染聯防聯控、跨界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設等重點難點問題共商共議。
“在調研中我們發現,長三角區域的互動和交流多停留在省級主管部門層面,尚未全面下沉到市縣區,尤其是在省級行政區的交界區域,許多地方都沒有建立起溝通機制。”上海市政協委員、市水務局科技信息處調研員崔海靈說,這就導致在實際工作中出現相鄰地區之間就生態環境問題溝通協調不順暢、反映不及時的情況。
問題及時反饋匯總,得到各方高度重視。通過《加強長三角臨界地區省級以下生態環境協作機制建設工作備忘錄》等一系列文件的簽署,長三角區域省、市、縣環境應急聯動機制全覆蓋正逐步實現。
2019年,圍繞長三角區域污染防治協作機制落實情況,三省一市政協連續第二年進行了聯動民主監督。“今年的調研主題更加聚焦,比如圍繞長江大保護,就沿江化工企業的布局、沿江區域的生態修復進行了深入調研。”陸月星說,委員們充分發揮優勢,聯動監督形成的總報告針對長三角區域污染防治協作機制的落實,一共提出了五類主要問題,包括區域一體化協作統籌不夠完善、流域水污染協作亟待加強等;同時還提出了七大建議,包括推動區域立法與執法協作、加強區域生態環保源頭管控、提升區域生態環境科技支撐水平等。“通過久久為功、深度聚焦,讓聯動監督調研的效果更明顯。”陸月星說。
以一體化眼光看待區域發展
政協聯動機制成立一年多來,一次調研中的一個細節,讓崔海靈念念不忘。
“我們的船在黃浦江上航行,突然看到靠岸邊的位置,有一小片上游漂來的水葫蘆和藍藻,當場就撈了起來。”大家一起研究這片水生植物,崔海靈發現上游省份的委員們表情沉重。“那一刻我真正感到長三角地區不分彼此,而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以后我履職時考慮的也不再只是一個城市、只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還要看看別人對上海有什么樣的期待。”崔海靈說。
與崔海靈持相同看法的,還有上海市政協委員、市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柏國強:“上下游的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的利益關系,一直容易出現爭議,大家站在各自立場上說話也能理解。”跨行政區的政協委員聯動機制,增進了委員們對不同地域的了解,讓他們履職時能以一體化眼光看待區域發展。“跨行政區,看到了人家的家底和難處,會發現其實長三角是一本賬。”柏國強說。
前不久的第三次長三角地區政協主席聯席會議上,一組數字讓大家很振奮。
2018年,上海市圍繞持續推進空氣質量提升開展的“三高三低”企業協同綜合整治,完成市級產業結構調整整治1460項;江蘇省推進長江經濟帶化工產業污染整治,關停了“散亂污”企業2800家;浙江省完成工業廢氣治理項目1075個、涉氣“散亂污”企業整治5500家;安徽省一年開展16輪“壓茬式”大氣強化督查,檢查污染源16760個,發現存在問題7864個,整改完成超過85%……
在生態環境保護這個主題上,秉持著共同目標,大家都在積極做貢獻。在其他領域,三省一市政協間的聯動機制也在發揮著作用。2020年,四地政協聯合調研的議題已初步擬定,主題為“推進長三角旅游市場和服務一體化建設”。
“合作的形式和內容還在探索過程中,但總的來說,我們希望長三角地區政協之間的聯動能成為區域發展的履職品牌,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做出更大貢獻。”陸月星說。
《 人民日報 》( 2019年12月05日 18 版)
責任編輯:胡君毓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最新主管部門 頻道推薦
-
省金融監管局召開半年工作調度會暨“三爭”行2023-08-0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