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數據統計,兩市80家PPP概念股中,目前已有56家發布了業績預告。其中,44家業績預喜,占整個PPP概念股比例近八成。而對于出現業績預喜的原因,多家上市公司提及了PPP項目的所帶來的利好。
隨著被業內稱為“首單”的PPP資產證券化項目正式落地,有關今年將成為PPP項目落地年的說法,再次得到印證。
2月13日收盤,根據Wind資訊數據顯示,自上月17日至今,PPP指數已經上漲239.64點至2927.43點,漲幅達8.92%。
這與此前去年底,國家發改委和中國證監會即聯合發布有關PPP資產證券化的通知,提出要求各省級發改委在2月17日前推薦1-3個資產證券化項目報送國家發改委,并力爭盡快發行PPP項目證券化產品不無關系。
這亦預示著,有關PPP項目資產證券化的大潮正洶涌而來,近期更多有關項目的落地成為可能,并以此帶來對資本市場的深刻影響。多位受訪人士表示,其中影響既包含宏觀層面的PPP指數上漲,也包括對參與公司業績的提振。
不過,亦有PPP項目參與人士認為,上市公司參與PPP項目仍需要了解其中風險,量力而為,同時做好內部風控。
仨模式競食PPP
盡管PPP的概念并非近兩年才在國內提出,但正式在國內形成熱潮,并引得企業競相參與的時間,卻是去年。
根據財政部PPP中心數據顯示,在獲得國家多個部委支持的前提下,自去年來,PPP項目的入庫數量和入庫金額,均出現暴增。截至去年末,國內PPP入庫項目數量達11260個,入庫項目金額則突破13.49萬億元。其中,已簽約落地1351個,投資額2.2萬億元,落地率31.6%。
民生證券宏觀分析師朱振鑫則測算認為,2017年PPP落地項目累計計劃總投資額將達4.2萬億元,落地開工規模達1.4萬億元,貢獻固定資本形成總額7700億元。
而根據東方財務choice數據統計,上市公司參與PPP項目的達80家,涉及項目數量和項目金額分別近千個和近萬億元。不過,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不完全計算,上市公司參與PPP項目的家數,恐達五百家。
北京一位參與PPP項目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盡管PPP項目繁多,但項目所處領域又以水務、基建以及生態保護幾塊為主,而參與其中的模式,又主要分為三種:外包類、特許經營類和私有化類。
“外包類一般指社會資本僅承擔項目的建設、維護等項目,政府則為提供的產品或服務付費;特許經營類則以授予特許經營權的形式,令社會資本參與的項目環節更明顯多于‘外包類’,一般涉及項目的投資或運營;私有化類則是社會資本負責項目的全部投資,也承擔全部風險,因此擁有項目的永久權。”上述人士表示,“而從目前各類PPP相關文件的描述來看,國內正在推廣的PPP暫不包括私有化形式,以特許經營類為主。”
以華夏幸福為例,作為參與PPP項目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由其與河北省固安縣合作的PPP項目,便主要采用的模式即是特許經營類。
華夏幸福有關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自2002年起,華夏幸福即以綜合開發PPP模式推動了固安縣產業新城的發展,并形成若固安縣財政收入不增加,則公司無利潤回報,縣政府也不承擔債務和經營風險的模式。
碧水源有關人士則表示,公司早年參與PPP項目獲得長期特許經營權后,又不純粹做運營,有公司自主研發的設備產品同步銷售。
“我們把這種模式稱為‘輕資產與重資產的聯動效應’,也就是在做PPP項目時,利用運營來同步帶動公司設備的銷售,實現經營的雙提振。”上述人士說,“除去平常的PPP模式外,公司還與國企成立合資公司,以此來推進PPP項目的進展,這其中,又以云南水務的案例最為典型。”
利潤反哺顯現
PPP項目成為市場的“香餑餑”,也逐步影響著資本市場,首要表現即是對上市公司業績的提振。
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兩市80家PPP概念股中,目前已有56家發布了業績預告。其中,44家業績預喜,占整個PPP概念股比例近八成。而對于出現業績預喜的原因,多家上市公司提及了PPP項目所帶來的利好。
上述業績預喜的PPP概念股中,又以騰達建設的增長幅度最高,達380%-400%。騰達建設有關公告顯示,公司預計2016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8000萬-8600萬元,2015年度該項數據則僅為-2869.69萬元。
騰達建設解釋,公司市政建設項目施工量穩步增加,同時新增PPP項目全面施工,成為去年營業收入和利潤出現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
同樣,另一家PPP概念龍頭企業碧水源亦發布業績預喜公告稱,公司去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計同比增長20%-50%,至16.34億-20.43億元,出現增長的原因,則是“較好地抓住了國家推廣PPP機制的機遇,保持了持續增長的發展態勢”。
正因此,此前碧水源有關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從行業和考慮到公司現有模式的成熟,以及宏觀政策的支持,未來公司項目將以PPP模式為主,會計劃多拿市場。”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則表示,PPP作為一種新的投融資模式,在目前仍是市場熱點,上市公司參與其中,若能利用自身專業性滿足項目特點,對公司業績應有提振。
而自本月初,清水源PPP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在機構間私募產品報價與服務系統成功發行,有關PPP項目的資產證券化大幕正式被拉開,亦被市場認為或將開啟PPP概念行情的第二波。
光大證券有關分析師即表示,“PPP項目的可資產證券化將使整個項目生命周期中所有的資金方都具有退出渠道;對于企業來說,重資產外化加資產證券化有望形成商業模式的閉環,加快資產周轉率”,并由此認為PPP第二行情啟動在即。
不過,PPP項目所隱藏的風險,仍值得為上市公司關注。邵宇即表示,由于基建項目投入大,周期長,對上市公司資金要求相對高,而且完工后還不一定能形成穩定現金流,因此公司參與仍需慎重。
國海證券有關分析師則指出,在PPP資產證券化未正式落地的情況下,不論從融資渠道,抑或激勵機制,目前仍是制約PPP發展的主要因素。
“目前PPP項目融資的方式還比較單一,仍以銀行貸款為主,融資渠道相對匱乏。與此同時,當下地方政府在PPP項目推廣進程中,重準入保障,卻少談退出安排,‘能進能出’的管理還是不完善,加上投資收益率偏低,資本介入意愿肯定不高。”上述分析師稱。
責任編輯:莊婷婷
- 福建省將專項支持石墨烯技術研發和產業發展2017-03-02
- 福建省級兩化融合項目投資額超350億元2017-03-02
- IPO核查風暴再度來襲 貧困縣項目成關注重點2017-03-02
- 閩侯攻堅步入快車道 南通安置房5月回遷分房2017-03-02
- 福州澗田湖人工湖項目開始施工 汛期將緩解福州澇情2017-03-02
- 去年福建省臺創園引進臺資農業項目14個2017-03-01
- 實業”+“雙創”龍文制造“龍抬頭”2017-03-01
- 主動“出擊”精準“定位”漳州招商引資開局火熱2017-03-01
- 3月福州晉安區擬開工8個項目2017-03-01
- 美國大師賽賠率:斯皮思仍最熱 福勒老米皆上漲2017-03-01
- 最新證券新聞 頻道推薦
-
滬指尾盤跳水失守10日線 熱門股集體殺跌誘發2017-03-0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